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北京大学陈保亚教授应邀来文化传播学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25年05月15日 10:40 浏览次数:

本站讯  5月10日下午,北京大学陈保亚教授应邀莅临文化传播学院,在文学楼322室以“AI大语言模型对语言习得的启示:语法规则先于语法体系——从字本位和词本位的关系说起”为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

AI大语言模型能够生成崭新的合法句子,说明还原了语法的生成规则和单位。大语言模型并没有依赖语法体系,而是根据文本中的各种言语片段的分布还原单位和规则。这种学习模型说明了语言习得中规则的重要性。陈教授基此提出,人脑语言习得也应该首先根据言语片段的分布还原出规则单位和语法规则,然后再研究认识层面的语法体系问题;从规则单位和语法规则出发,汉语语法研究中字本位和词本位的关系可以得到合理解释。汉语中很多字都是规则单位。词是规则活动单位的次类,是最小的自由活动的规则单位。

陈教授回顾了“字本位”“词本位”之辨,继而聚焦“鸡肉”“鸭肉”这类看似同构却分属词与词组的现象,探讨两者各自的形成机制,并提出“平行周遍”予以解释。针对人脑与大语言模型的差异, 陈教授以自己之前提出的“亲知”“言知”语言哲学观做出了解释,即自然语言是基于经验的亲知,而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本质上则是一种言知机制。

提问环节,同学们积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陈教授就同学们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耐心、详实的解答。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陈保亚,北京大学教授,《语言学论丛》主编,研究领域包括理论语言学、语言哲学、语言接触、历史语言学、语言地理学。代表著作有《茶马古道研究》、《语言文化论》、《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20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研究》、《当代语言学》等,先后两次主持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基于中国语言及方言的语言接触类型和演化建模研究”、“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语言数据集成及共演化研究”,曾获北京大学国华杰出学者奖,北京大学教学成就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王力语言学奖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次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 作者:文/李佳颐 尹靖云竹 图/李一凡   来自:文化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