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8月17日,由中国地理学会发展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承办的2024年中国地理学会发展地理学学术年会在威海校区召开。
山东大学(威海)副校长夏利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中国地理学会发展地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邓祥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蓝绿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宁教授主持开幕式。
夏利东教授表示,山东大学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和“双一流”建设高校,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威海校区坚持特色引领、内涵发展,瞄准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转型等国家重大需求,促进前沿科学探索与学科交叉融合。当前,我国正积极迈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低碳发展是加快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途径。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会专家加强学术交流,激发创新灵感,有力推动全球地理学发展与可持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张国友副理事长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充分发挥了发展地理学在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优势,集中探讨了统筹协调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科学及现实议题,为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创新策略与科学路径。
邓祥征研究员表示,新发展理念下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粮食安全保障、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已成为当前地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与热点议题,本次会议汇集了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为推动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空间规划与大数据技术目标献言献策,充分体现了发展地理学学术年会的重要意义。
特邀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熊巨华处长围绕发展中的地理科学这一主题,介绍了目前地理科学基金改革、资助体系与评审制度,并对2024年度科学基金申请与评审情况进行总结。浙江大学石敏俊教授全面剖析了区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长期挑战与应对策略,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方案。发展地理学专委会主任邓祥征研究员从发展地理学的独特视角出发,深入阐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华中农业大学曾晨教授围绕城镇化转型的议题,分享了其深入的研究成果与独到见解,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中国矿业大学金贵教授则针对国土空间开发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强调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北京帝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向前董事长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低空空域资源与区域地理要素协同发展的创新实践,彰显了跨学科合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王占岐教授则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发展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价值与实践意义。北京交通大学董晓峰教授以敦煌为例,详细阐述了区域规划设计与建造中的发展地理学应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空间规划提供了新思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金玮研究员聚焦于农业土地系统变化的精细解析与生态效应评估,为农业领域的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持。最后,山东大学张宁教授介绍了空间断点回归方法在发展地理学方面的两个应用,通过严谨的实证研究,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与科学的评估方法。
闭幕式上,张宁教授和邓祥征研究员分别总结了本次学术年会的积极成果。山东大学与安徽财经大学合肥校区交接了发展地理专业委员会会旗。
此次年会以“发展地理学与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设12个主题分论坛,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80余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2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围绕土地系统管理创新、农业减污降碳与温室气体减排、粮食安全保障与资源优化配置、乡村振兴与土地利用转型、减污降碳与环境健康协同治理、生态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城乡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国土空间保护发展及规划等主题开展充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