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24日至25日,由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联合主办,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可持续与韧性发展中心、剑桥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和CFCC剑桥研究院协助承办的2024剑桥可持续发展论坛(2024 Cambridge Sustainability Forum)在剑桥大学成功举办。来自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伯明翰大学、萨塞克斯大学、克兰菲尔德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中山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海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共同研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挑战、新议题、新机遇与新成果。


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宁教授主持开幕式,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研究主任Andreas Kontoleon教授和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院士David Newbery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Andreas Kontoleon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是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和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一系列长期合作的开始。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合作能够为研究学者带来互补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为理解个体和政府的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David Newbery教授在致辞中首先向与会来宾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他介绍了剑桥大学丘吉尔学院的创立背景和历史。他表示,丘吉尔学院主要侧重于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研究,但对艺术和人文学科也颇有建树。作为剑桥大学最大的学院之一,丘吉尔学院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卓有成就,还以其强烈的多元化和包容性而著称。此外,作为剑桥大学最早接收女性学生的三所学院之一,丘吉尔学院在推动性别平等和社会多样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会邀请了剑桥大学名誉教授David Newbery、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教授Peter Tyler、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可持续建筑学院教授D'Maris Coffman、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教授何国俊、英国伯明翰大学商学院教授Robert Elliott、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经济系教授Richard S.J.Tol、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鲁玺、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薛进军、伦敦大学学院巴特利特可持续建筑学院教授米志付和Nature期刊编辑夏玚博士作大会主旨演讲。

David Newbery教授在题为《Navigating the Future: The UK’s Electricity Market Reform for a Decarbonised Sector》的报告中探讨了英国政府在电力市场改革的必要性和建议,系统阐述了解决英国电力行业实现脱碳的问题和障碍。Newbery教授指出,当前的电力市场结构需要进行关键性的改革,以确保未来电力供应的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他强调,优化的市场设计和政策可以降低资本成本,提高市场响应性;实施有效的地点定价和合同机制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率并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

Peter Tyler教授分享了题为《Building an Innovation Orientated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The Cambridge Experience》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主要以剑桥为例,探讨了如何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创业生态系统。他阐释了剑桥在工业化和去工业化过程中的城市转型和创新对城市竞争力的影响;以及剑桥如何通过大学、产业、政府和慈善基金会的紧密合作,建立起强大的区域创新系统,促进科技领域企业的创新和成长。Tyler教授的分享为其他地区建设强大的创业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D’Maris Coffman教授发表了题为《A Re-appraisal of Albert Aftalion’s Theory of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n an Era of Decarbonization》的报告,对Albert Aftalion关于结构转变的理论进行了重新评估,并探讨了其在当前去碳化时代的适用性。她在报告中还提出了一种新方法,结合综合评估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全面考虑行业间依赖性,并基于中国数据设计不同能源转型情景,评估策略对能源和碳排放目标的影响。结论指出,行业间依赖性使当前能源和工业结构更具挑战性,碳排放被低估,碳捕集和储存(CCS)收益大。同时,她比较了历史和未来工业结构,并提出大城市策略不适用于中小城市的观点。

何国俊教授在题为《Market vs. Planning: Emission Abatement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d with Local Externalities》的报告中,比较了市场和计划两种制度的环境减排效果及福利效应。他指出,市场机制能解决减排成本的信息不完全问题,但无法处理局部外部性问题,而计划则在这方面有一定优势。这构成了政策设计中的权衡。对于中国碳减排而言,他发现虽然国家碳市场可以实现比精心设计的国家减排计划略好的福利结果,但二者结合的方案效果最佳。计划适用于信息最不完全的地区,而其余地区则根据当地减排外部性划分为有限数量的地方碳市场。

Robert Elliott教授在题为《Centralising the enforc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Using machine learning to aid policy evaluation in China》的报告中,主要通过结合机器学习和增强合成控制方法,评估了中央环境监察(CEIP)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他指出,尽管CEIP在短期内显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但这些污染物的水平在大约三个月后又回升至正常水平。此外,他还指出,传统的双重差分模型可能会高估政策效果,而机器学习方法能够更准确地控制气象条件,提供更为精确的因果政策评估。

Richard S.J. Tol教授在他的演讲中探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碳社会成本》这一相关问题。他首先进行了碳社会成本(SCC)的元分析,强调了采用全球视角评估SCC的必要性。Tol教授深入分析了SCC的核心概念,并通过收入预测分析揭示了较贫穷国家更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原因。在讨论不同国家之间的SCC差异时,他探讨了时间偏好和风险规避等因素,指出中国相比美国倾向于较低的SCC。这一发现为制定更具全球视角的减排政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鲁玺教授在会议中发表了题为《Challenges and system solutions for large-scale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neutrality》的演讲,他探讨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大规模部署可再生能源所面临的挑战及系统性解决方案。他的报告指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分布不均、电力系统安全性和供需不平衡等问题。他在报告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跨区域风电和太阳能的互补性、经济电网渗透潜力、供需两侧的措施,以及与交通、化工和碳捕集与封存(CCS)的协同效应等。他还强调了高质量研究、新闻报道和准确信息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重要性。

薛进军教授在会上就《Understanding China’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这一主题发表了报告。在报告中,他回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讨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模型,强调了科技、教育、创新和绿色发展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中的重要性。此外,他还讨论了中国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技术创新在能源转型和减排中的关键作用。最后,薛教授呼吁经济学家们创新经济理论,以适应和指导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米志付教授在题为《The global mismatch between equitable carbon dioxide removal liability and capacity》的报告中,探讨了全球在二氧化碳减排责任(CDR)与能力之间存在的不均衡问题。他指出,基于公平原则分配的CDR在很多情况下超出了国家的陆地和地质储存能力。大约15%的国家将没有足够的土地资源来承担公平的全球CDR份额,而约40%的国家将缺乏足够的地质储存能力。他在报告中提出了基于国家成本效益禀赋的CDR责任分配方案,并强调了开发多样化的CDR技术和机制以促进公平的国际CDR分配的必要性。

夏玚博士在会议中进行了题为《解密顶级期刊出版》的演讲。她深入解析了在《自然》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过程。她阐释了能够吸引期刊编辑的关键要素,并就如何增强论证的严谨度和合理性展开了讨论。此外,夏玚博士还介绍了投稿、审稿和投稿后的细节,包括如何撰写有效的cover letter、应对审稿意见以及处理投稿后的各种情况。她的分享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助于科研人员更好地在顶级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本次大会还举行了学术期刊主编见面会,其中包括Nature编辑夏玚博士、JEEM主编何国俊、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主编Robert Elliott、Energy Economics主编Richard S.J. Tol、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主编D’Maris Coffman、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主编米志付、Energy Strategy Reviews 主编鲁玺和Next Energy主编Xuanheng Zhu。期刊主编们分别从论文投稿到接收的流程、编辑判断是否拒稿的细节以及研究主题的创新性方面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并回答了年轻学者关心的论文投稿问题。

本次大会共征集到论文200余篇,经过专家评审,50篇论文被接收,45篇论文在8个平行论坛做了口头报告。平行论坛报告内容涉及气候变化、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产业、政策评估、空气污染、能源与生态、农业发展等领域。

25日下午举行了大会闭幕式。CSF论文评奖委员会为优秀志愿者和获得会议优秀论文奖的师生颁奖。

会议期间,参会者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礼拜堂、剑桥大学图书馆以及剑桥科学园等地进行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剑桥大学在科学研究和创新领域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