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刘醒龙、李遇春对谈:文学写作的技巧与资源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5日 08:00 浏览次数:

本站讯  6月2日晚,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刘醒龙,武汉大学教授李遇春就“文学写作的技巧与资源”这一主题进行对谈。山东大学文学院、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黄发有主持活动,校区200余名师生参加活动。

李遇春就“文学写作中技巧的重要性”“文学写作中有什么技巧”“作家如何在生活中挖掘创作灵感”等问题与刘醒龙展开交流。刘醒龙以个人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为引,指出作家要拥有好奇心,热爱生活,对文学创作与作品时刻保持热情与激情。在文学写作中,往往是本能驱使作家写作,技巧与作家写作中的肌肉记忆会融为一体。刘醒龙认为,文学创作最关键的是对细节的认知和观察,要有写作技巧,首先要有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体悟,要学会发现人性的美好与善良,挖掘生活中闪耀的温情。在互动交流环节,刘醒龙、李遇春对学生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尺度”“作家如何将片段的细节记录组合成完整作品”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黄发有在主持时指出,刘醒龙、李遇春两位学者分别从个人经历出发,对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的技巧与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通过两位学者的对话,可以看出文学的创作和评论在相互碰撞中可以进一步产生灵感和火花。此次活动为同学们继续探索文学写作的路径提供了真实生动的优秀案例,激发同学们深入探索文学写作的兴趣与对文学创作评论的热爱。

刘醒龙,1956年1月10日生于湖北黄冈。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芳草》文学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文联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他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凤凰琴》《分享艰难》、长篇小说《威风凛凛》《圣天门口》《天行者》《蟠虺》《黄冈秘卷》、长篇散文《一滴水有多深》《上上长江》、长诗《用胸膛行走的高原》等。根据其中篇小说《凤凰琴》改编的电影《凤凰琴》和根据其中篇小说《秋风醉了》改编的电影《背靠背脸对脸》获国内外多项电影大奖。散文《抱着父亲回故乡》获第七届老舍散文奖,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天行者》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李遇春,湖北武汉新洲人,武汉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负责人,教育部2009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2016年度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020年度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他兼任中国新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文学史料分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小说学会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湖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武汉市作协副主席、《新文学评论》执行主编等职。他著有《中国文学传统的复兴》《中国文体传统的现代转换》等十余部学术著作和文学评论集,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等报刊发表各类文章300余篇。

【 作者:王梓煊   来自:文化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于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