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徐天河教授带领的卫星导航与遥感课题组,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英文版同步发表)发表了题为“1950-202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的研究论文。山东大学为论文第一和通讯作者单位,课题组穆大鹏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徐天河教授为通讯作者。
论文首次揭示了我国沿海地区20个验潮站处海平面的长期变化。卫星测高数据表明,在1993年后,中国海域海平面上升的趋势高于全球平均。尽管中国沿海地区有验潮站观测数据,但这些数据的公开记录缺失较多或者时间段较短,难以评估中国沿海的海平面长期变化,尤其是1950年以来的上升速率。
图1. 中国沿海验潮站处海平面上升速率(圆点表示验潮站)
为揭示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长期变化,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卫星导航与遥感课题组发展了一种数据同化策略,该技术使用全球分布的验潮站,共794个,其中我国沿海地区有20个(参见图1)。验潮站作为数据同化的观测约束,吸收利用气候模式输出的动态海平面变化和陆地冰川消融等引发的海平面指纹效应,重构验潮站处的海平面长期变化,提供完整的记录。结果显示:在1950-2015年期间,中国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上升速率为1.81±0.28 mm/yr, 该速率高于最近一项研究(https://doi.org/10.1038/s41558-019-0531-8)给出的全球平均值1.58±0.15 mm/yr, 参见图2。
图2. 中国沿海及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趋势
此外,该研究比较了1950-1980年与1980-2020年两个时间段的速率。结果显示,中国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上升在1980年后明显加快,从1950-1980年的0.84±0.28 mm/yr增加到1980-2020年的3.12±0.21 mm/yr。最近40年的上升速率是前30年速率的3.7倍。 这意味着在前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累积上升仅有26毫米,而在最近的40年则上升了128毫米,这说明中国沿海海平面上升明显加速。该研究同时也强调了中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的空间差异,参见图1给出的速率分布。卫星测高观测已经证明,中国海域的海平面上升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而1950-2020年期间的海平面上升也具有空间差异。
卫星导航与遥感课题组主要致力于国家综合PNT与日地空间无缝导航、地表环境监测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卫星/无人机光谱遥感与应用等三个方向的研究。课题组PI徐天河教授是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研究队伍包括中科院院士/山东大学兼职讲席教授1人,国家特聘教授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副研究员6人,博士后5人,以及硕/博士研究生50余人。近5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问海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40余项;发表SCI/EI论文120余篇,取得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5项。
该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资助(42192534)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202206225002)。
中文版链接:https://doi.org/10.1360/N072023-0155
英文版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1430-023-124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