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近日,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21级“天文与空间科学菁英班”本科生刘菲在学院李凯教授的指导下,于天文学权威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MNRAS)上发表题为“The first analysis of three long-period low mass-ratio contact binaries”的研究论文。
在银河系中,超过50%的恒星是双星或多星。在双星中,相接双星最为普遍,它们是具有EW型光变曲线的两子星都充满洛希瓣的双星系统。大部分相接双星的轨道周期短于0.5天。目前,轨道周期长于0.5天的相接双星研究较少,它们的研究对理解相接双星的形成、演化以及最终归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图1. NEXT观测的三颗目标双星的多色光变曲线
图2. 使用光谱减方法对三个目标的LAMOST光谱分析
本工作使用新疆星明天文台60cm光学望远镜(NEXT)对三颗长周期(轨道周期长于0.5天)相接双星ASASSN-V J052036.28+144711.0(简称J052036)、ASASSN-V J064846.22+241709.9(简称J064846)和 ASASSN-V J073441.02+555833.0(简称J073441)进行了多波段观测,结合TESS、CRTS、SuperWASP、ASAS-SN、ZTF等巡天数据,并使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拍摄的光谱数据对三颗目标进行了首次测光和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是长周期小质量比相接双星(长周期小质量比相接双星是指轨道周期长于0.5天,质量比小于0.25的相接双星)。J052036和J064846是中度相接双星,而J073441是深度相接双星,并表现出明显的O’Connell效应。论文还对三颗目标双星的色球活动、演化状态、以及当前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它们从短周期的分离双星通过星风引起的角动量损失演化而来。这些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相接双星形成于短周期分离双星的角动量损失,并有利于探索相接双星的演化最终归宿和并合条件。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项目、LAMOST重大成果培育项目以及国家天文科学数据中心青年数据科学家项目的支持。
MNRAS是英国皇家天文学会主办的期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是国际天文和天体物理研究方面的顶尖学术期刊之一,2022年SCI影响因子4.8。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本着“科教融合”的理念,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行四年一贯制本科生导师制的改革,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以高水平的科研支撑高质量的本科人才培养。近三年,学院本科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2篇。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93/mnras/stad3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