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10月21日至22日,“全球现代主义文学研究暨共同体理论与批评实践研讨会”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山东大学翻译学院、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联合主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全球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与流派研究、中外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比较研究、共同体理论流变与研究现状、共同体视角下的现代主义作家作品研究、共同体与现代主义个体、外国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数字化时代文学共同体的构建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大会开幕式由山东大学翻译学院副院长黄秀国主持,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副校长赵玉璞、山东大学翻译学院常务副院长、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申富英和《英美文学研究论丛》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李维屏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在10月21日与22日的两场大会发言环节,共有10位国内外专家做主旨报告,内容涉及文学研究范式转换、现代性、比较文学、文化共同体、全球现代主义、民族国家共同体构建等重要议题。
10月21日的大会发言分别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李维屏、山东大学教授李保杰主持并评议。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建军在题为“主体关系的变更与现代欧美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的发言中指出当下实体性的主体正在向着“关系性”的主体向度转换,这就意味着人们认识事物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均将发生深刻变化。当代的外国文学研究也将会从传统的批评与研究范式转向新的范式转换。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周敏的发言题目为“加勒比现代主义文学:一种去殖民性的实践”。周敏教授从“去殖民性”的理论视角出发,认为根植独特的政治、历史和文化语境,加勒比文学创造出了神奇的现实,反写了殖民经验,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话语的内爆,其本质是一种去殖民性的实践。浙江大学教授高奋的发言题目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诗歌与中国宋画”。她依据诗画同源理念,比照中国宋代画家范宽的《雪山萧寺图》、马麟的《静听松风图》、马远的《雪展观梅图》与史蒂文斯的诗篇,认为华莱士在诗歌中重构了中国画“物我合一”思维方式、“无念”、“离相”的生命体悟和游心于道的超然意境。英国雷丁大学的教授Karín Lesnik-Oberstein以“Modernism and Ecocriticism: Some Theoretical Reflections”为题做主旨发言,考察了现代主义与生态主义之间的关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的发言题目为“非洲文学的文化共同体表征及互鉴价值”。朱教授指出非洲文学由于其生成的特殊性和普遍具有的流散性而拥有了特殊的文化品格,这种特殊的文化品格使其作品拥有了鲜明的共同体特质,从而为文明互鉴和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提供极大可能,也为世界文学的真正形成提供了有力支撑。
22日上午的大会主旨发言分别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和龙、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莉馨主持并点评。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曾艳兵以“‘共同体焚毁’之后:论卡夫卡的当代意义”为题做了大会主旨发言。他指出,卡夫卡的小说描绘了共同体的焚毁,预示了西方社会当下所处的时代。卡夫卡一生似乎缺乏统一的坚定的宗教信仰,但他的作品中始终不缺乏对个人乃至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阮炜的发言题目是“仍在狂欢的现代性”。他在发言中指出,跟小说有关的现代性即便在“后现代”或“后后现代”仍是一种强大的存在,所谓“后现代性”与“现代性”并无本质的不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徐彬的发言题目是“欲望生产与民族国家共同体构建——英国文艺复兴文学中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在该发言中,他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为例详细分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旅行冒险与殖民流散叙事如何将英国人的私欲与英国殖民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及情欲和暴力欲如何被巧妙地编织入英国统治阶级共同体与英国殖民主义政治经济的运作过程之中。山东大学教授申富英的发言题目为“乔伊斯人物塑造中的 ‘consubstantiality’理念与共同体愿景”。她在发言中指出,乔伊斯小说的人物之间存在着许多隐性(幽灵式)关系,而形成这种隐性关系的核心理念是乔伊斯的“consubstantiality”,即“异位同质关系”。人物间的同质性展示了共同体构建的可能性,而人物身份的流动性展示了共同体的生成性。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Patricia Laurence以“Global Modernism: Bloomsbury and the Crescent Moon Group in Conversation”为题做了大会发言。她从宏观的视角重点分析了早期现代主义在1910-1940年代左右的英国和中国呈现出的不同的发展态势。
21日下午参会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参与了分组讨论,围绕现代主义文学的全球性、共同体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话题展开了多维度的深入讨论。
22日上午大会举行闭幕式,山东大学教授冯伟主持闭幕式,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李维屏作为大会主办方代表致闭幕辞。李维屏表示此次会议讨论深入,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对于现代主义文学发展与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思考,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