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在首届国际空间科学与载荷大赛中获佳绩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15日 10:48 浏览次数:

本站讯  近日,山东大学空间科学攀登团队电离层-磁层耦合课题组参加了在广东佛山举行的首届国际空间科学与载荷大赛(ISSP)决赛。课题组以研究生为主研发的“适用于微小卫星的多功能电离层离子体探测载荷”(A Multi-functional Payload of Ionospheric Plasma Detector that is Suitable for Microsatellites)在大赛第二赛道空间科学载荷创新设计赛道中斩获银奖(该赛道金奖缺失,设银奖4个、铜奖11个)。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博士研究生谢新尧、王进,以及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时绮晗、周钰代表研发团队参加决赛答辩,课题组长、教授张清和和课题组成员、高级实验师李延辉作为指导老师代表带队参加比赛。

国际空间科学与载荷大赛是由中国电子学会、北京理工大学、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中国航天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汇集并培育全球优秀空间科学与载荷技术人才与项目,打造以空间科学实验和载荷设计为核心的国际学术交流社区,全面推动先进科学思想与载荷技术创新的赛事。本次大赛为该赛事首届,共收到来自中国、西班牙、意大利、俄罗斯、埃及、巴基斯坦、阿根廷、墨西哥等30多个国家的116件参赛作品。经大赛国际通讯评审,共选出30件作品入围决赛,并分为空间科学实验创意设计和空间科学载荷创新设计两个赛道,每个赛道15件作品。决赛通过现场答辩,经国际国内多名专家评委打分,并结合赛前大赛社区积分与展板(poster)线上公众投票结果,决出最后的金银铜奖。

电离层-磁层耦合课题组研发的作品入围本届大赛决赛,并进入第二赛道空间科学载荷创新设计赛道。参赛作品由课题组结合科研需求和小卫星蓬勃发展机遇,联合空间科学研究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和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相关老师与研究生共同研发了适用于微小卫星的电离层多功能探测载荷,张清和、李延辉和杜清府等老师给予联合指导。该载荷综合应用传感器结构、电路与数据采集算法等创新性设计,首次实现电离层多关键参量的同时高时空分辨率采集,科学数据时空分辨率将比现有电离层卫星探测数据高3-4个量级,有小型化、多功能和高时空分辨率等鲜明特点,可实现对电离层不均匀体结构的精细探测,有望大幅提升空间天气研究、建模和预报水平,具有宽广的科学与应用前景,受到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空间科学攀登团队电离层-磁层耦合课题组积极参与子午工程等国家重大任务,聚焦极区电离层—磁层耦合及其空间天气效应等前沿科学问题,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先后在Science、Nature Physic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GRL、JGR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被选为Science、Nature和JGR的研究亮点或封面,还受邀撰写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专著章节2篇等。

空间科学攀登团队电离层-磁层耦合课题组结合科研高时空分辨率自主一手科学数据需求和小卫星蓬勃发展机遇,利用山东大学多学科优势,立足空间科学研究院平台,跨学院组建学科交叉团队,建立空间等离子体探测实验室,共同开展高分辨率、小型化电离层等离子体原位探测技术研究,并成功研制出星载与箭载朗缪尔探针载荷,经系列测试获取了较好的伏安曲线等关键参量,可较准确地探测测试环境的电子密度和温度。基于该项研究,课题组已申请发明专利12项,其中已授权7项,发表相关SCI论文12篇。目前,课题组已与微纳星空公司签署搭载上星协议,将于今年九月上星实验,有望自下半年起获得自主观测资料。课题组还自主设计并委托加工一套空间等离子环境模拟真空仓设备(直径80cm,长度100cm),并配备相应的等离子体源,可用于卫星载荷的实验室测试等。

【 来自: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责任编辑:杨寒月、单小平、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