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做客翻译学院博雅论坛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29日 09:29 浏览次数:

本站讯 1125日下午,应翻译学院邀请,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做客翻译学院“百廿山大学术报国”迎校庆百场学术报告活动暨“百廿山大 而立翻院”博雅论坛,依托腾讯会议为全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20世纪以来中国修辞理论范畴的建构与演变路径”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翻译学院副院长李克教授主持,翻译学院部分教师以及2021级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祝克懿教授立足于汉语修辞传承与创新发展120年的历史,简要梳理了中国修辞从古至今的发展演变历史,并依据学科发展的内外动因考察了中国修辞20世纪以来的演变路径。首先,祝克懿简要介绍了中国修辞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之路。从周秦至宋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陈骙的《文则》标志着古代修辞理论建构的系统化。到了20世纪,修辞学范畴逐渐从文史哲中分离出来成为了语言文字运用的独立学科。祝克懿还提到了在这一转型中最为重要的修辞事件,即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问世。其次,祝克懿从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畴、研究理念与研究范式三个方面梳理了中国修辞现代理论体系的创立。此外,祝克懿从现代修辞学理论体系的历时建构和复旦百年修辞两个路径出发总结了中国修辞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在理论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风格学、语体学等修辞学的下位范畴也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与创新,学术传承与发展史的总结意识也随之产生,当代修辞学也实现了跨学科、跨领域的发展。最后,祝克懿介绍了中西修辞对话交流在各个方面各个维度的体现并分析了修辞研究当下的发展趋势。

祝克懿教授的报告从理论范畴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中国修辞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史,向参会人员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修辞学发展图景,丰富了学院师生对修辞学的认知,拓宽了修辞方面的研究视角和领域,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西方修辞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

祝克懿,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语言学博士,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导师,任中国语言学核心期刊《当代修辞学》主编;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学术委员/学术顾问/兼职研究员/评审专家。撰写专著、主编、合著十八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含合作)。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省部级社科项目和复旦大学科研项目数项;在研两项。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上海市语文学会常务理事;陈望道研究会副会长。

【 作者:文/尹晓萌   来自:翻译学院     责任编辑: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