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召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网络思政创新”学术会议

发布日期:2021年11月08日 10:56 浏览次数:

本站讯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山东大学成立120周年,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创新校区思政课教学模式,11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海悦建国饭店举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网络思政创新”学术会议,学院全体师生参加本次会议。来自复旦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同行专家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管理学刊》《山东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形式参会。



吴文新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校区发展历史和建设情况,对学院本科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了介绍,对参加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

会议第一时段“精神谱系与网络思政” 专题由吴文新主持,并由高国希围绕“关于‘大思政课’的几个关系,从思政课与大思政课、满足发展需要和培育时代新人、知识与价值、内化与外化、显性与隐性、思想与行动六个角度回答了“什么是大思政课”“为什么要有大思政课”“如何做强大思政课”三个问题;何中华以“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内涵”为题,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三结合”思想,探讨了中共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内涵;李志强沿历史脉络,纵向从理法合治的历史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德法兼治、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德法兼治、改革开放初期的德法兼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新时期的德法兼治、新时代的德法兼治、历史经验总结等八方面论述中国共产党德法兼治的历史进程,并提出对思政课教学的思考和建议;王磊结合天津大学思政课模拟仿真教学的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的实际,带领全体与会成员共同体验其创新性和实践性;郑敬斌总结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时空叙事、情感叙事、理论叙事、哲理叙事的四重叙事维度,力求丰富党史教育内在维度,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

第二时段马学科论文写作专题由郝书翠主持。来自《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高校社会科学》《管理学刊》的三位编辑分别做了专题报告。张建刚分享了高质量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即创新性、现实性、规范性,并重点强调摘要的具体撰写要求和论证的逻辑;毛殊凡联系自身多年工作经验,结合实例讲述论文写作中的政治问题、规范问题、责任问题,呼吁老师们做好网络传媒精神谱系传播并规范论文发表;张跃胜则选取论文选题和命题这一切入点,通过展示近期重点选题,对选题产生、选题形成、选题建议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给予实际指导。全体与会师生获益匪浅,为今后学术论文撰写打下坚实基础。



下午,名刊进马院论文审稿评议环节实行分组交流,第一组、第二组交流分别由马秋丽、焦佩主持。学院老师就自己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分享交流,来自八个核心期刊的编辑部专家对文章进行了详尽点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专家们结合自身学术期刊审稿工作流程和经验,对各位老师学术论文中的选题价值与范围、学术水平、理论论证、篇章结构、语言表达、文章格式等问题提出诚恳建议,在场师生认真聆听,及时整理,获益匪浅。

郝书翠在闭幕词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网络思政创新”学术会议是一场学科交融、与时俱进、共同进步的会议,学院全体师生学术素养得到了锻炼,有利于全体师生的学术视野得到拓展。全体与会老师一致认为,加强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时代意义,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精神,创新思政课教学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

 

【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赵伶卓、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