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文化传播学院王瑞华教授主讲基于史料搜集整理的学术研究

发布日期:2021年09月24日 08:29 浏览次数:

本站讯 923日,由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教工党支部、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主办的“微科研”系列活动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行。新闻系教授王瑞华应邀为学院师生作了题为《基于史料搜集整理的学术研究》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新闻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张超教授主持。

王瑞华教授基其对王氏家族的研究,从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史料意识等三个方面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系统地讲授。王瑞华教授首先讲授了自己在史料搜集方面的经验和方法。她认为,学术研究“功夫在文章外”,要重视第一手史料的调查与搜集。在研究王氏家族的过程中,她多次前往研究对象的故乡,寻访老人、联系后人、与当地文史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很多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王瑞华教授特别强调研究伦理以及与史料提供者形成良性互动,指出史料搜集不易,如何辨析史料、运用史料也很关键。王瑞华教授认为,研究史料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恒心。研究者不仅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史料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更要学会辨析史料,对史料进行反复核实,只有确认史料可靠才能运用到文章中。同时,王瑞华教授强调,在选题方面,要选择有足够史料支撑的课题,对于不够成熟的史料,不要急于下笔,可以留待以后使用。做史料研究一方面要夯实自己的学术基础,培养对史料的敏锐度,学会辨析史料价值;另一方面要相互交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在互动问答环节,与会师生针对史料搜集中的难点、个人史观等问题进行了提问,王瑞华教授进行了详细解答。2019级硕士研究生张海玉听完讲座后表示,虽然专业学习期间也尝试做过史料搜集,整理,撰写的工作,但是还处在浅显的校勘层面,也未曾深入思考过史料细枝末节背后更加鲜活的东西,今天听了讲座明白了一个好的史料学者,应该走进“田野”,与第一手资料打交道。2019级硕士研究生徐冰月表示,之前她理解的史料研究一直是在图书馆资料的海洋里,进行搜集整理,从一种散乱的文字资料转化为另一种系统的文本。王瑞华教授讲述自己亲自走向田野,调查搜集第一受资料的过程,让她受到很大震撼,这是一种亲切地走进历史、参与历史、呈现历史的研究方式。写文章做研究,急需继承这些前辈学者优秀的学风。

本次“微科研”讲座是文化传播学院新闻系教工党支部和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申报并立项的山东大学2021年度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党建促科研:打造线上“微科研”平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之一。该活动每月一次,以新闻系教工党支部党员为主讲团队,面向全院师生开展学术讲座,每次50分钟,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对话与互鉴,拓宽学术视野、提升科研能力。

【 作者:王佳芬   来自:文化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戚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