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6月3日晚,文化传播学院承办的“百廿山大,学术报国”迎校庆百场学术报告活动的第七场在电子楼102室举行,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建教授应邀为校区师生作了题为“‘开挂’的人生奇迹——试析郭沫若的几次人生转型”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文化传播学院院长张红军教授主持,副院长周新顺、中文系孟文博老师参加报告会。
魏建教授从1948年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评选谈起,系统介绍了在郭沫若一生在文学、学术、翻译等方面的非凡成就。随后,魏建教授详细剖析了郭沫若的四次人生转型。他认为以“弃医从文”概括郭沫若的首次转型是误读,郭沫若虽从文却未弃医,在科学与文学两方面均有建树。特别是他以巨大的创造力与创作激情开一代诗风,并从青春主题层面拓宽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境界。对于郭沫若在北伐中的第二次人生转型,魏建认为这次转型使他从此走上了无比广阔的人生舞台,他由此进入政治漩涡的中心,获得了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的身份。魏建认为郭沫若的第三次转型发生在流亡日本时期,重点介绍了他在1928—1932年间创造了多方面的奇迹:出版了36本著作,涉及11个领域,取得了多方面创造性成就,开创了把多学科领域“熔冶于一炉”的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体系。魏建认为,郭沫若于抗战爆发后回国,以其巨大文化影响力成为第二代文化“旗手”,实现了人生的第四次转型。最后,魏建教授强调,郭沫若的四次人生转型说明,应当突破成见与偏见,深入了解事物本质,不让狭隘的视角限制想象力;同时郭沫若的经历也证明“一切皆有可能,潜能不可限量”的人生道理。
张红军在总结中指出,魏建教授的讲座精彩生动,使大家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郭沫若这个二十世纪的文化巨人,并从他的人生中得到深刻启迪。在提问环节中,魏建教授对郭沫若在自传中不避个人情感隐私的坦诚态度作出解释,认为一方面他深受卢梭等西方作家“忏悔录”写作精神的影响,另一方面这也是其真性情的体现。此外,他补充介绍了郭沫若在海外学术界的巨大影响力。
魏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国家-流课程负责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任国际郭沫若学会执行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监事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等。出版学术专著7部,主编学术著作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各1项,协助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 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共8项;获得教育部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3项)。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