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抓引领重创新 聚合力强实效

威海校区扎实开展线上思政教育 积极传递战“疫”正能量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08日 15:53 浏览次数:

本站讯 思政教育是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需要共同参与、精准发力,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原本正常的教学生活,校园里没有了三五结伴、欢声笑语,课堂里没有了授课讲解、书声琅琅。此刻,互联网络课堂成为了教学主战场,对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虽然一张张电子屏幕间隔了师生,但是思政教育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在威海校区正通过屏幕不断发挥、延伸,“三全育人”的氛围不断浓厚、成果逐渐显现。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学校“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部署要求,为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疫情防控工作,威海校区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主线,贯彻疫情防控期间思政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始终,结合《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时而新,不断强化网络上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探索,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凝聚起师生抗击疫情的强大精神动力,积极传递战胜疫情的正能量。

一、强化示范引领凝聚力,做好有温度的思政文章。思政教育是合力育人的“大思政”工程,需要校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积极参与、紧密配合。在非常时期,威海校区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号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严格执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科教学组织工作规范》,系统谋划,协同配合,结合学生成长特点,充分运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深入挖掘疫情防控工作中育人元素,充分发挥育人合力,强化思政教育引导,形成校区党工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学工部、团委紧密配合,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期间,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紧扣疫情防控大背景,通过网络平台主动融入师生,变身“网络直播间的主播”,担任起战“疫”防线的宣传员,积极传递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山东大学副校长、威海校区校长刘建亚,威海校区党工委书记尹作升分别视频参加了所联系班级、数学与统计学院2017级数学与应用数学班、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2017级量子信息工程实验班的主题班会,致敬奋战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员工,弘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奋斗精神,传递山大人以身许国的豪迈与担当,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宣传部门作为思政教育牵头抓总的部门,密切与各教学院部保持沟通联系,就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教学规范等内容展开调研,同时借助网络平台优势,加大权威信息发布力度,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加强宣传舆论引导,持续振奋师生精神;学生工作部充分发挥学工队伍作用,严格按照党工委的安排部署,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依托网络直播平台开展防疫抗疫宣传教育,并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重点疫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团委积极发动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在思政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开展“万众一心,答题战‘疫’”知识竞赛、《“抗‘疫’一线日志”》、“SDUer假期悦读”线上读书打卡、“健康山大人”抖音舞挑战赛等活动,通过视频、绘画、音乐等形式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抗击疫情志愿活动,做好居家自我防护工作。

二、探索教学育人新路径,上好有新意的思政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年学子接触的世界丰富多彩,怎样使思政课变得有意思,把思政课讲出味道,一直是思政课面临的重大课题。

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线上教学充满未知。这一方面是对习惯传统线下教学的教师的挑战,另一方面也是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契机。在这一过程中,校区全体思政教师主动转型、因时而新,整合既有优势资源,发挥教师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学习、掌握网络直播新技术,放手学生探究学习,探索推进思政课堂改革。

“虽然采用了线上授课的方式,但是由于师生双方都可以通过“雨课堂”“腾讯课堂”“微信课堂”“慕课平台”“钉钉课堂”等平台视频交流,也可以同时看到老师的课件,并没有造成知识讲授和学习的障碍。相反,作为主讲老师,面对这种全新的授课方式,主观上增添了一些紧张感,第一次网络授课明显比线下授课节奏感更强、课程进度把控更好。甚至有些不自觉的兴奋,以致于连课间都没有休息。” 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郝书翠教授在上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第一堂课的感受。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题研究》授课老师马秋丽教授指出:“今年开的是一门新课,又恰逢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都是全新的。经过线上技能学习、教学演练、教学内容设计和准备,第一周通过视频软件开展的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课前的忐忑逐渐转为从容。”从面对网络授课的神秘感、紧张感,到授课节奏感的把握、课程进度的把控,从开课前的忐忑不安、心里没底,到面对“主播话筒”的从容自然、课程讲解的衔接自如,不仅仅饱含着思政课教师线下备课付出,而且也展现了所有任课教师特殊时期线上主动适应形势要求,担当好教书育人的使命。

在战“疫”的思政网络课堂,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教师的团队协作得到了最大的发挥。由于慕课平台允许添加协同教学教师,而且没有人数限制,这就使过去在传统课堂中多个老师无法共同教学的难题得以破解,不仅可以集各个教师的智慧之长,而且可以弥补一些老师对网络教学技术不熟练之短。特别是在答疑互动环节,这种团队协作的作用得到了最大的拓展,不仅可以由老师集体讨论来确定最佳答案,而且可以由多个老师从不同的角度来予以多维解答,这就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课堂讲授内容。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更需要学生的自己参与。 每节思政课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的问题互动和引导,都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在这次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医护人员走在前线,涌现出一批批为人民而战的英雄。这一无畏精神如何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诠释?”“我们现在处在个性化、多元化社会,怎样更好地发动群众、联系群众呢?”等等讨论话题,都能引发同学们积极参与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等论述中自觉地探究事理。

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思政教育的效果更是如此。在这个特殊时期,思政课教师们不断创新思政课的话语方式,结合着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培养方案,将抗击疫情阻击战中体现的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职业道德、团结协作、感恩教育等育人元素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切实增强了学生的获得感。

三、把握学生成长新动向,讲好有情怀的思政故事。思政工作贯穿着教育教学始终,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各学院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科研立项、文艺作品征集、居家健身锻炼等形式为战“疫”加油鼓劲,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东北亚学院结合专业特点,组织韩语专业学生为威海市提供韩语志愿者服务,为抗击疫情贡献山大力量;商学院列出专项经费,在师生范围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与防控相关专项研究课题”立项活动,共立项28项,吸引了近百位师生参与研究;法学院成立专门机构推进卫生健康与应急法治研究,并组建党员先锋服务开展线上科研讲座,为本科生参加科创活动提供方法性指导;文化传播学院开展“以画战疫,共筑防线”活动,“我是研究生,我率先垂范”活动,以绘画、文字等形式为战“疫”加油鼓劲;翻译学院建立班级健康档案,开展“共抗疫情,心理护航”主题系列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指导,做好自我防护;艺术学院开通学生帮扶热线,组织网上志愿服务团队,推出“小小艺术家”系列活动,帮助“宅”在家里的小朋友们学习手工制作,丰富假期生活;海洋学院联合其他单位推出“惊奇海洋线上海洋馆”课程,面向武汉地区3-12岁儿童家庭免费捐赠,使武汉儿童通过网络学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力量;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积极开展“防控疫情,从我做起”主题团日活动,督促学生学习防疫知识,定期检查身体健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开展“致敬最美逆行者,践行初心与使命”系列活动,以线上志愿服务、集体学业帮扶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数学与统计学院建立“青听青语直播间”线上工作坊,邀请青年教师、优秀校友和在校生走进直播间进行线上分享,同心战“疫”,构建育人合力;联合理学院利用微信公众号开设了学习日历栏目,策划了“青春理 战疫情”特别主题团日活动,编制了《师生心理支持手册》,为疫情防控传播青春正能量。

书信传情意,弘扬家国情。疫情期间,校区老师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以书信的形式寄语青年学子,内容不仅有加强自我防护的悉心叮嘱,而且还有有增强担当本领,将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的谆谆教诲,为广大学子讲授了别开生面的思政第一课。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吴文新教授的《延期返校学不停,抗疫战中悟思政》,不仅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中找寻战“疫”精神的真谛,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仿佛空气一般无形却又无处不在,需要精细感受、深刻体悟;海洋学院梁振林教授的《面对疫情,我想和你们谈谈病毒及世间百态》,不仅告诫学生“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而且强调“我们都是抗击疫情的主人,只是角色不同。”“全力保护好自己,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也是对夺取抗击疫情斗争最终胜利最好的支援”;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王丽教授的《有你的坚持,我们一定胜利!》,不仅再次强调“所有离校学生未经批准不得提前返校,所有教师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学生提前返校,这就是对大家最好的保护!”,而且指出“作为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式远程居家学习,获取知识,这也是大家的本职。” 海洋学院李霞教授的《让自己忙起来,就不会焦虑》,不仅对学生提出了“可以趁此机会把平日因为拖延症欠下的数据及时处理归档,可以利用各类网络资源,开展网上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对接下来的课题进行规划”的学术建议,而且希望“同学们能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做好自我防护,保持合理的运动。待到春花烂漫时,我们一个也不能少!”的美好祝愿。

一堂堂主题党日活动、一次次特别团课策划、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不仅讲述了“东齐鲁、西华西”两大医疗天团的成功会师,诉说了义无反顾的最美“逆行者”奋战一线,而且赞美了火神山、雷神山的“中国速度”,讴歌了选择负重前行的“中国精神”,由此生发出来的感慨万千的情感、激发出来的刻骨铭心的心灵触动,对于青年学子都是前所未有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不仅让大家清醒认识到“在和平年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更让青年学子们深刻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也正是疫情防控这本思政教育鲜活教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最初的惊慌失措,到冷静面对和科学应对,思政教育价值引领的作用一直影响着学子们与国家、社会并肩作战、同频共振。来自各地防控一线的一封封感谢信、一条条暖心留言,都记录着青年学生志愿者们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的点滴故事。其中,数学与统计学院2019级刘祎润同学与其他9名大学生在当地乡镇组成了防疫工作学生志愿服务队,每天挨家挨户发放明白纸,耐心讲解着疫情防控知识;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8级韩建宇同学主动加入社区“雷锋志愿服务团队”,在便民服务中心和社区,总能能见到他忙碌而青春的身影;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海洋学院2017级孙亚宁同学自126日起就加入羊山镇前孟村疫情防控党员服务队,协助村委控制人员进出及外地返乡村民摸排登记工作,践行着学生党员的使命;文化传播学院2017级张克苏同学身在青海格尔木市21日起志愿成为一名防控疫情青年志愿者,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走街串巷协助社区开展疫情排查、人员登记、宣传等防控工作;商学院2019级梁晓田同学牵头组织25名同学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在网上发起了公益性课业辅导活动,帮助山东潍坊、山西、内蒙古、北京、上海等地的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完成了208课时的学业辅导,并将所得的3500余元收入全部捐赠给疫区。正如疫情防控志愿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曹力文同学在山大日记中写道:“面对疫情,大年初三,我就在社区主动签下了党员“十带头”承诺书,我深知这份承诺是一种责任,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一次实际检视。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更要积极践行学校党委发出的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倡议,以实际行动向最美逆行者们致敬,为社区疫情防控贡献绵薄之力。”凡我在处,便是山大。无论是在社会热心值守、信息排查、卫生服务,还是发挥专业特长,在文艺宣传、知识宣讲、辟谣求真等方面,在全国各地疫情防控一线,都能看到山大青年志愿者的身影,在他们身上不仅展现了山大“为国育贤”的办学初心,而且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家国情怀的使命担当。


抗击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是一场生动的“思政大课”。威海校区将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坚定战疫信心,凝聚战疫力量,大力弘扬爱国精神,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坚定信仰,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当前疫情防控工作上,凝聚到强院兴校、实现“百廿山大 强校兴国”行动中来,为赢得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的“双胜利”贡献青春力量。


【 作者:宣文   来自:宣传部     责任编辑:戚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