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世波,中国致公党党员,山东大学法学院(威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体育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他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全国人大、司法部、国家体育总局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曾获山东省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山东大学(威海)优秀教师、中国致公党中央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等称号,获省部级以上各类奖励5项,智库成果曾获国务委员批示,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和威海市地方立法多项。
「经验分享」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行之力则知愈近,知之深则行愈达。”二十年前,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作为法律系主任的姜世波毅然带队参加贸仲杯,自此打开了法学院(威海)参加模拟法庭比赛的大门。“同学们都缺乏信心,但只有积极参加这些比赛,才能看到我们与国家一流法学院之间的差距,才能将我们的法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法学院。”二十年,法学院从籍籍无名走到ICC全国一等奖;二十年,我们的心态从“重在参与”到“勇夺一等奖”,这其中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学生的努力,也离不开一届又一届“老带新”的传承。
一场完整的诉讼并非只有瑰丽的辩论与唇枪舌战,这场战役早在收集资料的那一刻就已然开始。姜世波提出,根据二十年的指导经验,ICC模拟法庭比赛的赛题大多结合现实的国际争端和国际冲突加以改造,聚焦国际法前沿法律问题,旨在对有争议的国际法领域的新兴问题进行探讨。作为比赛的指导老师,姜世波把重心放在前沿赛题所涉国际法理论和制度发展的指导上,学生在他给出的大方向下结合案件事实从国内外学者观点、国家实践、国际刑事法院裁判的案件中寻找能够支撑自己观点的判例和做法,发挥自主性,进行所需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以便形成有理有据、坚实可靠的memo。
姜世波还提到,法庭辩论的背后需要研究大量案例、查阅大量文献,但是如何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也是个问题。因此,他建议同学们除了要首先吃透案件事实,更要熟稔《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程序与证据规则》《犯罪要件》等各种法律文件,还要通过阅读国际司法机构的相关论文,学习论文中的陈述点和辩论重心。除此之外,姜世波鼓励学生在备赛阶段站在控辩双方的不同立场,为赛场上的有效辩护做两手准备。正所谓,任何事情成功的背后都是熟能生巧,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法规熟练到一定程度,在比赛中就能得心应手。
「备赛过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想要在ICC比赛中取得成功,批判性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法律研究和分析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这些能力不仅需要同学们在自主努力的过程中提升,也离不开指导老师、学长学姐以及评委老师的帮助,搭建ICC模拟法庭竞赛的沟通桥梁显得至关重要。“我最开始便建立了一个ICC的竞赛交流群,里面汇集了二十年来参加过“贸仲杯”、杰赛普、ICC、国际人道法等模拟法庭比赛的队员,集思广益,众志成城,相互激励,使得ICC得以发展至今”,山威国际法模拟法庭竞赛群的建立体现了姜老师对模拟法庭竞赛的整体性和沟通的重视。除此之外,姜世波也会邀请曾在ICC模拟法庭比赛中担任过法官的老师莅临指导,从多年比赛法官的角度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姜世波作为ICC模拟法庭比赛的指导老师,他像一座桥梁,连接起每一届成员的成果;更像一位铸魂师,使模拟法庭的团魂历久弥坚,让ICC在这条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步履铿锵,行稳致远。
当具体备赛时,姜世波除却在大的方向上给予建议之外,还极其注重对细节的把控。他会重点观察学生的表达、语气和仪态,以此评估学生在模拟法庭中的表现并给出建议。基于此,他认为,表达即是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反映的是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语气和仪态则是看学生们是否能够自然地深入到法庭情景当中,能否像律师一样表达自己的观点。“当他们能够抛弃参加比赛的学生的身份,像一个律师一样完全脱稿、完全不怯场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就成了。”姜世波如是说。
“人才培养是第一要位的。”姜世波坦言希望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来尝试和参与,模拟法庭是法科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应囿于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要自主地去探索国际法前沿问题,先将兴趣培养起来,从兴趣入手,学起来才能更加轻松,更加投入,才能尽早对模拟法庭比赛有相关的了解。
「未来规划」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二十年来,法学院在模拟法庭竞赛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姜世波探索出的“老带新”的实践经验,学生着力提升能力,代代相传;学院提供师资力量,口传身教。师生群策群力,成就了今天的ICC。在2024年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中,我校代表队荣获全国一等奖,将于七月赴荷兰海牙进行ICC模拟法庭中文竞赛决赛。姜世波作为指导老师,亲自把关文献材料,验收研讨成果,进行查缺补漏,致力打磨提升,争取在国际赛事中再创佳绩。
姜世波提到,去年ICC中文赛参赛队伍数量为85支,今年参赛队伍数量增长为118支,创史新高。由此可见,各高校逐渐认识到模拟法庭教育在法学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我校同样重视模拟法庭教育。他认为,模拟法庭作为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方式之一,得到我校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已获批卓越涉外法律人才培育基地建设,在整体建设方面呈欣欣向荣的态势。基于此,姜世波对我校模拟法庭教育的未来颇有信心,他认为,山东大学致力于“培养一流的本科生”,法科教育则应致力于培养一流的法律人才,这包括培养能够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卓越涉外法律人才,这项工作需要我们的同学与老师同向发力,充分利用教学优势、生源优势、资源优势,协调课堂内外,不断总结经验,代代传承,相信校区在法律人才培养方面还会有更多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