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栩量,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17级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共发表SCI期刊论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两篇,分别发表于二区期刊J. Phys. Chem. C(IF=4.189)和New J. Phys.(3.539),第二作者论文8篇,其他合作文章6篇。在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第十七届“挑战杯”中带领队伍获得山东省特等奖,并已入围国赛;2019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带领队伍获得团体一等奖。曾获ASC超算竞赛二等奖、学业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多项奖项。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是朱栩量带给人们的第一印象,保持紧迫感,做事有规划,是朱栩量对学习一以贯之的态度。埋首科研,他用专静纯一的努力攻下多篇论文;走向生活,他以阳光真诚的性格享受日常闲趣。奋进之处、宽闲之时,朱栩量不断地改变求新,也坚持不变的初心热爱。顾来路,岁月忽远已成过往,硕果颇丰不负期望;望远方,未来已来揭开序章,初心坚定且循志向。变与不变间,是朱栩量在科研学习与生活间洗尽浮华的真实模样。
气清理明览群书荣谢乘除平常心
在本科的短短四年中,能发表16篇SCI论文,可谓成果颇丰。对于此,朱栩量只给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兴趣,二个是紧迫感。”这便是他取得成果的关键法宝。
兴在趣方逸,兴趣永远是最好的领路人。朱栩量对物理的兴趣可谓渊源有自,早在大学之前,一本《物理化学》便将他带入了物理的缤纷世界。问其缘由,他却回答得简单:“这本书让我了解到第一性原理,比化学有趣”,如同走进玄妙而有魔力的另一方天地,学物理能满足他的求知欲。
他也喜欢物理的可预见性:从比较基本的知识出发,就能得到很多比较精确的预言,还可以描述一个系统随时间的演化。“所以就学物理”,可以说,朱栩量对物理的喜欢是简单而纯粹的,求知欲推动着他在物理世界中不断向前。
感兴趣,所以不辛苦,常觉紧迫,所以不懈怠。日常中同龄人带来的紧迫感,也是他学习和前进的动力。朱栩量有些内向,但并不封闭,他感觉到同龄人比他强,就会以此为动力,抓紧超越。他会鞭策自己,去看物理教材,去学编程等各种技能,给自己“充电”。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朱栩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鞭策自己,广阅读,览群书。他的阅读范围包括许多课外物理教材和物理学专著,也通过图书馆、google等方式搜集资料,“科研的时候就是经常会碰到超出自己知识的问题,去搜索、自学,就能解决”,面对问题,他也能保持平常心,迎难而上,他是求新路上朴实谙练的赶路人。
攀援逆旅虽辛苦 凡心俱静勇求索
“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朱栩量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只是把一种行之有常的作息原则融于生活,喧闹的白日里,他会窝在办公室埋头钻研或展卷苦读。“我的作息就是7~8点起床,然后学习和娱乐混合”,朱栩量这样告诉我们,“精神好的时候学习工作,然后累了就玩”。生活有常、行之有恒如同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他静下心来,就遵循着这样的原则稳步攀升,在放松有序的节奏中怡然自得。
学习和科研,朱栩量向来两手抓。他从不否认日常学习的重要性,并且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深谙“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扎实基础,通过自学掌握课程内容;苦思钻研,听课复习时收获新想法甚至找老师的茬。“老师上课的时候肯定有概率把公式推错,这时候就要发现”。除此之外他还推荐,对于较难课程,课余时间可以多看一本该领域最顶尖的人写的书。随后,他便分享了最近阅读的《量子场论》。扎实的基础与苦思钻研的态度,让他在求新的过程中能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行稳致远。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广泛的阅读使朱栩量收获满满,掌握了许多前沿知识,这也使他在科研中如鱼得水。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两届“挑战杯”、核心期刊论文、参与解决冰相振动谱研究的诸多瓶颈问题……都是他本科期间的美好回忆。谈起自己发表的第一篇SCI论文,朱栩量是开心的,他分享那时感受:“(发文章前)只需要逐个克服研究途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果说准备,那得是很早以前就做的准备,比如说数学物理的基础知识、自学能力、英语能力、编程能力等。发表成功以后,就很开心。”他利用日常时间打好基础,以课业基础、前沿知识与科研实操相助相长,将研究路程看作拦在面前的一道道问题,逐个攻破,失败了,便策马杀回从头越,遇到瓶颈了,就清心拂尘细细捋。
宽严结合文武道 异处他方生别趣
逢适意之时则尽心竭力,得宽闲岁月则专求怡悦。朱栩量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时刻勤苦的严格的苦行僧,科研学习外的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大男孩。在立体可感的真实世界之外,他还有另一方天地——ACGN。在谈及科研与爱好的乐趣孰轻孰重时,他打趣道:“人要开心嘛,应该很少有人会只把学习排在第一位吧。”
ACGN,是动画、漫画、游戏、小说四个词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另一个“次元”,于朱栩量亦然,他的生活有“科研和学习次元”的紧张和探索,更有“兴趣次元”的减压放松。“ACGN可以带来轻松、天马行空的幻想,放松大脑;物理可以满足求知欲和成就感”。朱栩量如是说。
毕业典礼后,他便与高中同学相约奔赴上海漫展,谈及逛展感受,他从澄实厚重的学者变为阳光的青年,兴致勃勃。ACGN也是他的破冰良方,高中时,借助相同的兴趣爱好在比赛中也能交到二三好友,现在的他也会参与其他话题,和大家都聊天,不论是科研还是生活,他都已经更加游刃有余、淡定从容。
师友相从气义同 深恩永志千里行
求索路漫漫,朱栩量并非孤身奋战。初入科研领域,朱栩量也是新手,他在采访中特别提到了恩师张鹏:“感谢我的导师张鹏教授,他带我入门的科研,手把手教了我各种知识,包括琐碎的知识。”教学相长,导师于他是良师亦是益友,良好的师生关系助力科研成果大放异彩。开学不久,他就被随机分配到张鹏教授指导的本科生科研训练小组,这个本科生团队有十多名学生,大家一起研究水科学领域冰在太赫兹区未知特征振动峰的来源这一30年未解的问题。
“关于具体的困难,一个是关于如何产生氢无序冰相的模型,这个会涉及到超出我当时知识范围的数学,我就去翻图论相关的书,然后来解决。”朱栩量感恩老师的教导,但并不依赖,遇到问题仍然保持自己求解的良好习惯。日常相处中,朱栩量也并不避讳指出老师的问题,在与老师的探讨中一同攻坚克难。
丹心未泯创新愿,毕业犹存求是辉。如今,朱栩量已保研至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并将投入到希格斯粒子的研究之中,面对未来,他有着十分的信心与期待,他表示,自己会继续修读更高学位,攻读博士、博士后,然后在学校任教。
四年岁月忽已暮,新章待续方可期。随着时间变化而远去的,是褪去的青涩;时间留在他身上的,是格物诚意、澄实厚重的性格态度,是热爱生活与物理的初心。他这样给自己寄语:“在新的大学,要更加成熟些,对所有课都好好学习,即使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也要做好。”心怀淡定,稳步前行;只问积劳,不问成名。首尾不懈的历程最后,他为自己的本科生活画下满意的句号。终点亦是起点,他将不忘师恩,继续守护自己所热爱的,也在未来不断蜕变,奔赴属于他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