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周孟琪:且耕且获山大行,念兹在兹文人心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17日 10:03 浏览次数:

 

周孟琪,中共党员,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曾任班级团支书、院学生会科技学术部部长、科研班主任;获评山东省优秀学生、省优秀毕业生、省十佳青年学生“政治佳”,山东大学自强之星、山东大学十佳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奖学金3次、牛津大学暑期访学一等奖学金,累计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8项、校级奖项40余项。现已保研至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自幼喜爱文学的周孟琪,从小学对《红楼梦》爱不释手。进入大学后在与文学的终日相对中,周孟琪对自我的认知也愈加清晰:“我感兴趣的不仅是作家、作品,还有文学的创作、文学的历史……我所热爱的,是文学本身。”学习于她,是一个探寻外界的过程,亦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

勤勉为径,巧思做楫

在本科期间,周孟琪连续7个学期学分绩点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名列专业第一,优异的成绩得益于她持之以恒的学习、钻研。从大一开始,她就把老师列的长长书单上的书一本本地读完,她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是一个喜欢记笔记的人,并且对笔记的要求特别高。平时上课我会用电脑做笔记,在课后整理编辑,编上目录、页码,不同的标注使用不同的颜色,包括主标题副标题采用什么字号都有自己的要求。”至于备考经验,周孟琪谈到除了老师讲的重点之外,她会将本学期所有的课程内容系统地复习一遍。

勤学苦练固然重要,但周孟琪还有一套独特的方法——将自己平时精心整理的笔记打印成册,再提炼为逻辑性和关联性很强的知识框架,阅览时从中联想起相关知识点,既节省了时间,又有利于知识点的串联。如此反复,任凭内容繁杂,也能烂熟于心。“这时候,之前的笔记到反不那么重要了,因为我已经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记忆模式。”周孟琪自信地说。不断地理解、反复地琢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勤”;将书本的知识撷精而凝慧,内化于己,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是“巧”。勤勉得以博观,巧思得以约取,周孟琪正是做到了这两点。

随着学习不断深入,周孟琪对汉语言文学的认知也不断深化:“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学习汉语言文学就是看看小说、写写文章,还挺悠闲的。但其实汉语言文学学科,兼具人文性、思想性、理论性。学习汉语言文学,除了培养综合感受之外,还是要构建一个理论框架,把它当成一门严谨的科学来看待。一定不要忽视对理论著作的阅读,虽然晦涩,理论能让你更好的去理解文学。”言语间增添的是一份恭敬严谨,不变的是一片赤诚之心。

 

且耕且获,念兹在兹

“山东大学的学风真的很踏实,它不是跳脱张扬的,而是一种积淀的沉稳。尤其在中文专业,能够很明显地感受到山大中文的传承,自己真的是非常荣幸。”周孟琪是在济南长大的。小树林里,儿时的她在鸟儿悠然的啼鸣里静听过书页在指尖滑过的声音,中学时她满怀憧憬到中心校区参加了教学体验活动,周孟琪对山大的熟悉由来已久。

大学四年她不仅成绩拔尖,也很注重全面发展,积极参与学院和班级的活动,创办支教团,赴牛津大学访学,在科研立项与各种竞赛中屡获一等奖。周孟琪和同学们一起创立了“爱的三角”支教团,三年来50余名学生参与支教,奔赴山东、山西、云南等地的贫困村、少数民族村。支教之余,她们尽可能地利用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新闻传播专业所学,用文笔书写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用镜头来记录孩子们充满爱的笑容。支教团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通过写支教日记,在公众号和微博上宣传等方式,引起更多人对支教地区孩子们的关注。

 

“这些都离不开学校和学院的培养。”这是她最深的感慨。且耕且获,学校给予学子耕耘和成长的平台;念兹在兹,学子又对母校深怀感恩与眷恋。

为文之心,矢志不渝

山大以文史哲见长,人文的积淀经年而醇厚,历久而弥芳。周孟琪认为大学四年的学习带给自己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塑,而这个过程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育和学术视野的开拓。“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每次给我的论文提的建议,都打开了我新的视野,还是自己的思维太狭窄了,这才惊觉其中别有一番天地。”周孟琪感叹,“学校、专业带给我太多的东西了。在这样一个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非常感谢遇见这些专业老师,是他们教会我们如何为文,如何做人。”

周孟琪谈起文化传播学院饱含深情:“我们学院真的是一个很有情怀的地方。我印象特别深刻,巴黎圣母院被烧的那一天,一位教外国文学的老师号召全学院学生重读《巴黎圣母院》,于是在那一天,所有同学都捧起了《巴黎圣母院》。”这些青年人聚集起来,对心中共同的圣地——文学,用他们最常见却又最独特的方式致敬。书页翕张间,一场无声而盛大的仪式庄重进行,无声,那是他们与文学相依相知的默契;盛大,那是他们对人文最圣洁虔诚的追求。而“他们”,便是周孟琪自豪而亲切地称呼着的——中文人。

周孟琪希望自己走出校园之后,也能够做到像老师寄语里所期待的,去讲真话,做真事,做一个真真正正的中文人。

 

尘雾之微也能够补益山海,荧烛之光也可以让日月增辉。正如周孟琪所深深铭记的,她的老师曾说“文学,是无用之大用”。人文人文,以文化人,养独立之思想,育自由之精神,正如春雨润物无声细,不经意间,几处塞北雪澌,几处江南凝绿。

因为疫情,2020年的毕业季有了些不同,但学校、学院尽量想出更丰富的形式来让大家留存下毕业季的专属感受,拍毕业视频、写毕业回忆录……也引发了周孟琪的思索:“我会以最好的心态迎接未来。而且,这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让我明白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这何尝不是大学教给我的一课。”这也许就是中文人对圆缺的独特见解:月圆是画,月缺是诗;要有情怀,更要有襟怀。

 

【 作者:李思雅、李积斌   来自:山大视点     责任编辑:戚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