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郭东旭本人提供)
郭东旭,山东大学(威海)法学院2016级本科生,中共预备党员,山东大学(威海)百优大学生。获得2018年山东大学年度人物表彰,在校期间两次获得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曾获校级优秀学生、十佳团员等多项荣誉称号,担任队长带领团队获得“青年中国行”2018年暑期大学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全国三十强团队等国家级奖励9项、累计获得省级奖励4项、市级奖励5项、校级奖励20余项,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实践足迹遍布6省30余地,调研报告涵盖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循环农业、共享单车等多个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笑称自己在刚入校时是一个来自农村的“愣头青”的郭东旭,如今却成为了社会实践方面的“领路人”。无人提起这光鲜的改变背后蕴藏了多少辛劳,但见证了这一过程的人都会明白,这注定是一条不平凡的旅途。
掩泪蹉跎事,拾志追梦人
成功很少一蹴而就,对郭东旭而言,若没有失利之痛,成功还是会那样遥不可及。
初入社会实践的第一年,他屡屡受挫,成功仿佛调换了磁极,走到哪里都与他相斥。大一寒假调查农村沼气,他也曾在冬日为发放问卷来回奔波,也曾在大年初七赶赴村支书家中访谈,实践之路本非坦途,结果却也不尽如人意;大一的暑假,他开始了第二次实践。以“共享单车”为调查主题,他与伙伴们在40℃的高温下发放问卷,五百多份问卷被汗水浸湿,一份一份地从手里传递,汗水流足了,但他却未能找到撰写社会实践报告的诀窍,最终连院级优秀报告也未能评选上。
失败的打击在汗水的对比下显得更加沉重,如何撰写一份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成为了这个时期困扰他的最大难题。身为队长的郭东旭承担了比队员更大的压力,个性坚强的他不轻易流泪,但这时他失落的情绪再也无法兜住,泪水挣脱了眼眶,簌簌滑落。
失败无疑给了郭东旭巨大的打击,但同时也让他更加重视实践报告的撰写。他强化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以学术上的严谨态度,将实践报告的修正细化到了每一个标点。就是这样坚持不懈的努力,使得他在几近山穷水尽之时,迎来了自己的秋收。在山东省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中,他带领团队获得了省级一等奖,意外的奖励鼓舞了这位未曾一胜的“将军”,自信重新填满了他的胸膛。失败对他而言更像是指路明灯,自那以后,他带领多支社会实践团队获得了各类奖项。
“不要害怕失败,失败不是件坏事”。因为曾从失败中得获经验,因而如今的郭东旭格外看重失败背后的内蕴。对他来说,任何事情通过努力都会获得成功,如果没有,那就是付出的努力还不够。失败在他眼里更像是一位导师,纠正着他的不足。
“失败和挫折对人的成长是有益的,一个人不能一直一帆风顺,不然今后突然的挫折就会把你打垮。”这是郭东旭对学弟学妹们的忠告,也是他反复实践得来的经验。
悠悠赤子心,浓浓感恩情
谈及社会实践时的经历,郭东旭最常提的就是“真实”与“感恩”。做共享单车课题时的五百份问卷现在还在他的床下,尽管已布满灰尘,但他还是舍不得丢弃。他说,这是自己和团队成员一份一份发出去又收回来的,每一份都是回忆。感恩,则在师恩和友情。郭东旭说,自己最要感谢的就是老师与同伴,没有老师的批评与教导,没有同伴的坚持和努力,就没有如今的他。
刚进入大学时,郭东旭也曾迷茫,但牛文军老师的一句话,奠定了他的大学之途。问起此话何如,他脱口而出,“既要读好有字之书,也要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在郭东旭眼中,老师是他一路走来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老师之于郭东旭有如伯乐之于千里马,帮助他明晰了实践的方法。
回味走过的大学时光,“大学有三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法学院的牛文军老师、张乐老师,他们在社会实践和学术研究方面给了我很多指导,在生活上也改变了我的急脾气,是他们培养了我。我的辅导员时华忠老师,他给了我很多机会,更是从大一以来一直给予我很大支持,是他成就了我。”谈到一直以来老师们对自己的影响,郭东旭充满了感激之情。
“与其说是我获得了社会实践方面的这些荣誉,不如说是我们整个团队获得这些成绩。”在郭东旭看来,团队的力量让他更加强大。郭东旭的社会实践团队汇集了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成员,他很幸运拥有这个团队。“如果没有遇到这些靠谱优秀的人,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同心协力的团队,我不可能顺利完成这些调查研究。”
正是在这些老师的指导与团队的支持下,郭东旭写出了自己在社会实践领域的得意之作——《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沼气工程转移升级的影响因素和实现路径》,一举拿下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竞赛国家三等奖。
躬身当牛马 俯首勇担责
翻开郭东旭的履历,你一定还会被他三年内累计80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所震惊。对他而言,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既是一份奉献,也是一份责任。通过威海市国际渔具博览会、全国卫生城市与模范城镇交流会、国际树枝状大分子峰会等活动,郭东旭开阔了视野,也渐渐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用他的话来讲,“服务他人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乐趣”,需要一份认真与踏实。
在历时七天的威海市国际铁人三项系列赛中,作为志愿者领头羊的郭东旭每天四点起床,随便啃点面包当早饭,再联合着志愿者们一同奔向赛场,一直工作到晚上七八点,有时甚至忙到中午没空吃饭。当时连日下雨,天气转凉,他一个人沿着二十里的山路挨个问候志愿者,走到山腰时下起了大雨,他却全然没有顾及,依旧毅然地继续前行。事后,连他自己都惊讶于当时一个人走完全程当时的毅力。或许这就是责任感的作用,心中牵挂他人的时候便忘记了自己。被问及当时的心态时,郭东旭笑着说:“慢慢走呗,天气这么冷,我作为负责人还是要看一看志愿者比较好,不然不踏实”。
融家国情怀,守知行合一
2017年山东大学新生开学典礼上,樊丽明校长作了题为《做一名有深厚家国情怀的山大人》的演讲,深深触动了这位来自农村的学子。樊校长讲话中提到,“要立大志,做大事,不求做大官”,“‘家国情怀’是山大人对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这是他铭记至今的箴言。
在郭东旭看来,生命短暂,人生无常,要在这一生里实现自己的价值,就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爱国与奉献面前,我们作为山大的学子需要尽自己所能为国家复兴、山大进步做贡献。”他说,“家国情怀就是一种理想和信念,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符合全社会共同利益之事的价值观,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追求。”
郭东旭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把家国情怀与社会实践融为一体,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研究实践课题,再深入民间以求探寻课题背后的现实价值。正是这份情怀,使得他在社会实践中的每时每刻都充满了热情与干劲。
“在山大的历史上,每当我们把山大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山大最辉煌的时候。”郭东旭说,“要牢记‘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初心。”在郭东旭看来,是山东大学圆满了他心中的家国情怀,使得他原本稚嫩的爱国之情,在经山大培养后,有了为国家奋斗终生的理想。
始终秉持家国情怀,以自强不息的姿态潜行,他向前迈进的脚步不止。谈到今后的打算时,郭东旭说,他仍将以学业为重,继续在学术的道路上探索,将实践中的严谨纳入学习的征途。此外,先前未能完全结束的实践课题与科研项目仍待探索,他也希望自己能在社会实践领域做出新的成绩。
“山大人要有自己的精神追求,肩负自己的责任。”这是郭东旭对自己说的,也是说给所有山大学子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