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对共产党人来说,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记录着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历程,记录的是过去,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激励着我们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引导着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党的历史中有信仰,有意志。学党史,悟思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回首过去,我们不忘初心,对党忠诚!
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就是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每个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和前行的力量源泉,是刻在骨血里的信仰。从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九大,从石库门、延安窑洞门到天安门、复兴之门,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到风景独好、伟大复兴,对党忠诚蕴含着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以江姐、焦裕禄、钱学森、郭永怀、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抗击疫情的最美逆行者、精准扶贫的工作者……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人政治灵魂的集中体现。
对党忠诚,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不是体现在口号上,而是落实在行动中。以先辈先烈为镜,革命年代“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对党忠诚是不惧严刑拷打的坚强,是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是经历了无数艰险磨难仍不移其志、不毁其节;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党忠诚是面对大是大非的清醒、面对各种诱惑的坚定、践行初心使命的担当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要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勇于担苦、担难、担重、担险”。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使讲政治的要求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让“两个维护”成为发自内心的自觉,做到在党爱党、知史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
党的历史中有宗旨,有传统。办实事,开新局,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奋斗当下,我们牢记使命,积极工作!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只有坚持宗旨、坚守传统,才能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向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不断靠拢。
办实事,开新局,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作为校区机关的一名党员,要做三全育人的践行者、强院兴校的贡献者、疫情防控的战斗者、安全稳定的守护者、由大到强的推动者,推动思想再解放,观念再变革,从实际出发谋划本职工作,将学校强院兴校各项措施转化为实施方案并精准实施,着力解决师生员工的操心事、烦心事,为学院、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个性化、精准化、订单式服务,推动服务师生员工水平的大提升。
党的历史中有目标,有方向。谋发展,抓落实,千秋伟业,百年风华。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奋斗终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看历史我们就能看清前途。我们越是深入了解党的历史,越能做好今天的现实工作,越能承担起明天新的使命。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顺利开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第二个百年开局之年,也是学校120周年校庆之年、新甲子辉煌的开启之年。作为一名党员和机关基层工作人员,我们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对照先进模范人物的崇高理想、境界追求、顽强意志、优良作风、奉献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精神状态和能力作风,努力把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转化为谋发展、抓落实、办实事、开新局的实际举措和工作实效,为学校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强院兴校”“强校兴国”目标,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在服务师生实现卓越的实践中更好地成就自身的卓越。
大海潮起潮落,时代澎湃向前。最后,让我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重温入党时我们对党和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