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简讯  >  正文

探乡村之美,研振兴之路 ——商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二)

发布日期:2022年08月24日 09:38 浏览次数:

本站讯  为进一步促进威海市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充分发挥高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服务支撑作用,8月23日,山东大学商学院经济大数据开发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科研创新团队赴威海市环翠区开展乡村振兴调研活动。本次活动由商学院副院长陈学胜带队,环翠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林辰蔚陪同,实地调研了环翠区乡村振兴样板片区的文化旅游和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第一站,团队成员到达里口山王家疃村。通过实地走访和导游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王家疃村通过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休闲农业,盘活闲置民居,吸引社会资本进驻,汇聚了20多个文化休闲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游客络绎不绝的“网红村”。王家疃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激发传统古村新活力,成为经济发展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的美丽乡村典范。

第二站,团队成员到达了羊亭镇,考察了贝草夼村和宝石山片区。贝草夼村位于里口山近郊休闲样板片区,已成功打造为集乡村休闲旅游、田园亲子体验、生态居住餐饮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贝草夼村还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建成独具特色的地下交通站纪念馆,成为各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红色主阵地之一。

第三站,团队成员到达了嵩山街道小镇村,实地调研了石窝剧场及特色民宿。嵩山街道将废弃采石场改建成露天剧场,规划建设了轻户外运动小镇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不断完善整个运动小镇的业态布局,实现了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第四站,团队成员到达了桥头镇,先后考察了信河北村和南子城村。信河北村的非遗文化产业园已初具规模,建立了锡镶紫砂、花饽饽、剪纸、柳编、皮影等多种传统手工艺展览和体验区。通过打造威海非遗文化体验基地、青少年研学教育基地、红色东南乡展览馆等项目,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源头活水。南子城村依托所前泊水库这一优势资源,开发特色民宿,对内部环境和硬件设施进行整体提档升级,实施尽享“湖光山色”的陌上乡居休闲体验项目,成功拉动了乡村经济增长。

实地走访后,调研团队同威海市环翠区桥头镇人大主席周艳国、桥头镇党委委员张国光、环翠区文旅局副局长林辰蔚等进行了现场座谈和积极献策。团队成员建议,乡村未来发展需要依托乡村自身禀赋,积极借鉴成功经验,充分利用高校智力资源,打造特色支柱性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人才引进,创新商业模式,优化治理模式,利用多元化、复合化媒体进行营销和推广,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名片”,走出一条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通过本次调研,团队成员切实感受了环翠区特色乡村的丰硕成果和发展瓶颈,也为其后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经验建议。调研活动从实际出发,详细获取各个村落的具体情况,赋能乡村振兴,为团队进一步探索实现乡村振兴的可行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 来自:商学院     责任编辑:单小平、赵易琳、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