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菁菁校园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第一期马伽书会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10日 09:25 浏览次数:

本站讯 26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第一期“马伽书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第十届研究生会主席曹力文主持书会,学院2019级、2020级全体研究生通过腾讯会议参加书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的马伽书会,意在实现学生自主研习知识与协作交流成果的统一,是兼备科研与教学功能的创新性尝试,引导学生重视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中感悟经典,领悟经典,以提高学院研究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现实社会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善于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反哺理论的能力。为培育全面发展、知行合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培育担当时代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拥护者、建设者贡献力量。

第一组发言代表贺彩围绕“山东涉疫奶枣事件”,分享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贺彩同学通过梳理事件起因经过、政府与社会主体的反应、疫情防控的最终效果等,完整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抗疫过程中所展现的治理能力与治理效果,将中国共产党人对此次疫情的态度及反应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当时“霍乱疫情”的态度进行对照,突出了无产阶级政党一脉相承的、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优良品质。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站在全球防疫的广阔视角,第二组发言代表李婉颖同学以“中国与国外在防疫工作上的区别及深层原因”为主题,分享了组内成员分别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与西方对疫情的态度与反应”“资本主义主导下的美国疫情防控”三个视角出发所进行的独到思考,为我们的读书与思考提供新鲜视野的同时,也坚定了同学们对社会主义抗疫模式的高度认同与信心。

第三组发言代表尹昱珺同学结合新冠疫情防控的现实事例,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以人民主体”“实事求是”“否定之否定”三个基本原理出发,阐发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的思考,当代社会发展的现实尤其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大考向世界昭示,马克思主义从未“过时”,它仍是指导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构筑美好未来的崇高理论与科学方法。第四组发言代表丛明坤同学从我国“人民本位”的防疫模式与西方“资本本位”的防疫模式的对比出发,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阐述了小组成员对资本主义弊端与社会主义优势的思考成果,揭示了中西方对比视域下,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丰富内蕴与独特优势,对于同学们深度理解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先进性、超越性具有很大启发。

第五组代表韩旭同学的发言以“疫情中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为理论基点,高度赞扬了人民群众在抗击疫情中发挥的优良品格和伟大作用,小组成员通过重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度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独到的理论见解。第六组发言代表靳东超同学从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小组成员对“社会主义自由”的思考成果,以疫情中戴口罩的日常行为为切入点,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在著作中对“自由”的探讨,通过区分“形式自由”与“实质自由”,总结了影响中西方抗疫成效的文化因素,高度赞扬了“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视实质自由的社会主义制度在抗疫中展现的示范性力量与卓越性成就。

第七组代表李梦睿同学的发言从“疫情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通过分享小组成员对马克思原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基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生态哲学思想”,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待疫情中出现的种种社会现象,重申人类必须遵守客观规律,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如果枉顾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与平衡,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马克思的生态哲学思想为构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第八组发言代表李照平同学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民健康的经典论述,在厘清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小组成员对抗疫工作中坚持人民性的重要性及现实路径,为当下后疫情时代的社会治理以及全球协作的抗疫行动提供了一定现实性启示。第九组发言代表吕常媛同学分享了小组成员关于“疫情以来美国的贫富分化问题”的一系列思考,揭示了新冠疫情下工人生活状况愈发困难,新冠疫情不仅暴露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国家治理能力上存在的弊端,还暴露了西方世界严重贫富分化的社会问题,小组成员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关于“分工与私有制”“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等理论论述与当下现实相关照,重申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价值,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剖析现实的社会现象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本次马伽书会,同学们围绕“新冠疫情发生以后的所感、所想、所为”这一主题,会议前精心筹备,会议上踊跃发言,以小组交流的方式,把握假期学习时间充足的优势,充分调动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原理的积极性,在丰富知识储备的同时也增进了学科认同。

【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     责任编辑: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