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牢牢把握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实践育人新模式,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联合理学院鼓励广大青年学子投身社会一线,担当青春责任,将学习实践成果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实践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广大学子“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精心组织谋划,周全部署落实
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2024年暑期共组建社会实践团队60余支。实践活动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生动,选题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区实践计划、民生热点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志愿公益服务等领域;实践内容结合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覆盖乡村振兴、科研创新、绿色发展、就业创业、基层治理、支农支教等模块。
在进入实地调研阶段前,学院先后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动员说明会、出征指导会,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立项申报事宜、安全事宜、宣传事宜、评比事宜和报销事宜等内容进行了培训讲解,并为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统一购置了保险,严格落实安全“日报告”制度,确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目前部分实践队伍已完成线下实践工作,多数团队已顺利完成了前中期工作。
坚定理想信念,夯实奋进之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理念的有关重要论述精神,“贯彻新思想,筑梦新时代”调研团前往旭阳商砼有限公司展开调研。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学习了解了企业在生产流程优化、资源循环利用及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实际举措,总结概括了其在绿色技术应用、废弃物再利用及清洁生产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通过对旭阳商砼有限公司的全链条运营管理进行溯源分析,团队期待能为更多企业提供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石油精神,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写照,是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体现。围绕“‘石油精神’赋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这一主题,“‘油’口皆碑”调研团来到胜利油田党校,以小学生群体为对象,开展了关于“石油精神”和“劳动精神”的主题宣讲,将石油精神这一宝贵财富传递给更新一代的青少年学子。团队成员讲解了感人至深的石油工人故事,引导小学生思考什么是劳动的价值和真正的奉献,并与他们一起探讨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石油精神。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要坚定地将石油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长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
聚焦民生热点,触摸社会肌理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微光聚暖”调研团以威海市部分社区为调研对象,深入探究威海市“社区微业”行动实践情况,深挖“社区微业”就业潜力,为推动社区就业全方位扩容提质做出贡献。团队对怡海园社区、东涝台社区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社区微业”项目的开展情况,选取成功项目进行分析,并对社区工作人员、企业代表等进行了访谈,力求以威海市“社区微业”的现状、需求以及面临的问题为基点,提出务实建议。“探鲁寻‘坊’、共富民生”调研团则聚焦于“共富工坊”这一为促进社区妇女再就业而设立的惠民项目,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于山东省枣庄市全面了解工坊的运营模式、产品制作销售情况及面临的挑战。实践内容涉及工坊对当地妇女就业、家庭收入的影响,以及工坊在促进社区发展、传承非遗技艺等方面的作用,为推动社区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贡献一份力量。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食’事求实”调研团以威海市为调研地,历时五天、走访八村,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座谈、参观学习等方式开展关于农村老年餐桌实践情况的调研。团队成员了解到威海农村老年餐桌建设多措并行、因村制策——有的村子规模小,采用村级自营模式;有的采用村企合作的模式,同时提升老年餐桌自身造血功能,对外供餐;有的村采用镇企合作模式,配合“睦邻互助+N”模式与“仁孝文登”文化有机结合,配餐到户,保障独居老人居家健康状况等。团队成员亲身感受到了助餐体系建设为农村带来的勃勃生机,同时为其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坚持人文关怀,勇担青春责任
“一见青心”实践团致力于强化青少年心理健康防线,以亲子关系为核心,深入社区、高校等环境开展调研、教育活动,推出“青心护航·阳光成长”计划,采用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线条双人舞等创新方式,帮助家长、青少年深入理解相关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双向奔赴的和谐亲子关系,以期在未来惠及更多家庭。“心灵驿站”调研团则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实践”为主题,立足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科普。他们积极与学生、教师、家长等沟通交流,认真听取、总结整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严谨负责的态度探讨对相关同学进行科学帮助的后续举措。“愈见”调研团在潍坊市、济宁市、滨州市开展了关于网络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调研宣讲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采访学生老师等方式,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宣讲活动;团队深入了解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机制,发现问题、提出对策,为中小学生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方面做出贡献。
据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全国潜在总计缺牙数量达到22.88亿颗,如何让广大缺牙人民重新获得坚固的牙齿,事关健康中国建设的成效。“口中城‘齿’”调研团于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走访了医院、口腔诊所、有关患者等主体,了解到大多数牙缺损治疗中要用到的口腔修复膜存在的多种弊端是造成患者得不到有效治疗的主要原因。在与一线医务工作者的交流中,探索团队指出了新型口腔修复膜在未来的重点改进方向。团队结合问卷调研和模型构建等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具说服力的支撑,为改善当前牙缺损难以获得治疗的情况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以绵绵之力助口腔健康建设久久为功。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将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为构建一套能够持续赋能、有力支撑美丽中国愿景实现的公共安全卫生治理体系,进一步突破传统医疗废弃物治理的困境,“治废宜新”调研团深入探索了大数据浪潮下的医疗废弃物管理革新之道。调研团足迹遍布山东、陕西、安徽等地,通过深入一线的实地走访与线上细致访谈,全面梳理了医疗废弃物从产生、精细分类、安全储存到高效转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分析了当前管理体系中的痛点与挑战以及各相关方的迫切需求。同时,团队实地考察了多种医疗废弃物处置技术,提炼出切实可行的数字化优化策略,得到了相关单位的积极认可。
为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助力提升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回收效率,以实际行动响应济南市近年来“12345”工作模式,“碳智先锋”服务团以“‘碳中和’视角下人工智能赋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回收路径探析”为主题,细致了解了济南市垃圾分类与回收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团队成员得到了济南市刁镇街道办事处和当地社区的大力支持,了解了垃圾桶的类型设置和摆放情况和各类垃圾桶的图示详解和使用方法,调研了当地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和垃圾回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黄河澄流”生态保护团队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展开氮磷面源污染研究,于近期在山东、陕西、河南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团队详细了解了当地村落的化肥使用方式、用量,以及种植作物的种类和经济效益。团队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综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深入分析氮磷污染的成因和影响。项目预期将建立一个精确的氮磷排放数据库,全面评估化肥使用对水质的影响,并研究基于化肥减量的污染控制策略,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提升污染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为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开展志愿服务,点亮一盏明灯
为帮助高考结束的2024届毕业生学子们科学填报志愿,“启明”调研团前往德州一中,向高中生们线下详细介绍了志愿填报的各个环节、流程、注意事项等内容,为高中毕业生进行志愿填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结合自身大学学习、生活情况向“准大学生”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更好、更顺利地启航大学生活,用自己的行动诠释“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理念。
短期支教一定程度上存在成效慢、可持续性差以及支教内容趣味性不足等问题。“陇东之心·启明星辰”支教队另辟蹊径,选择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实践方向。目前,支教团队开展了川剧文化讲解等活动,采取了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团队成员向孩子们讲解了川剧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代表性剧目,带领孩子们绘制了川剧脸谱,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后续,团队也将继续开展更多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的文化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弘扬传统文化,砥砺家国情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乡村经济和文化振兴的重要支柱。山西吴村的葫芦产业振兴之路,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为积极应对非遗技艺在传承与创新融合过程中遇到的多重挑战,助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文旅乡土”实践团造访文水县非遗传习中心,探寻文水县非遗文化传承现状以及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与吴村葫芦种植加工协会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并跟随烙画葫芦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走入葫芦田地。团队成员在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烙画葫芦技艺的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热点问题,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
实践育人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将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实践育人”理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亲身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国情、认知社会、了解民情,受教育、长知识、强能力;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走进乡土中国深处“自找苦吃”,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