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青春领航丨校区团工委2023年度工作回顾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04日 14:17 浏览次数:

本站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向新征程,站上新起点,校区团工委在学校党委、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校区党工委各项工作部署,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五育并举为抓手,创新服务青年活动载体,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实效,取得新成效、新突破。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

校区团工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主线,将学习教育与共青团工作相结合,结合十一国庆节、五四青年节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升国旗主题团日、示范宣讲等专题活动,用理论武装青年,筑牢青年信仰之基。

以“学-践-讲-研”模式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打造青年宣讲进学院、进支部、进社区新常态,邀请团中央“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示范宣讲团进校区开展主题宣讲,校区团工委青年宣讲中心获评2023年省级理论宣讲表现突出的集体,是唯一一支上榜的高校青年学生宣讲团。

擦亮大使讲坛、行知讲堂、林海文化论坛等思政育人品牌,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主题讲座23场,覆盖学生9000余人。举办“溯党史流韵,忆时代洪流”第四届红色故事短剧大赛、“砥砺奋进守初心,青春献礼二十大”山东大学第九届合唱文化艺术节威海校区决赛等主题活动,激扬青春旋律,展示青年风采。

依托“青马工程”完善校区分层分类一体化学生骨干培养体系。截至目前,校级“青马工程精英班”已连续举办8期,累计为学校培养学生骨干800余人;开展山东大学第33期、第34期团校培训,针对新任团支书、大学生骨干、社团骨干分别开展专题培训。法学院2019级本科生潘震林入选至2023年全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高校班,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研究生刘萌萌受邀参与2023年山东省“中国梦·新时代·新使命”百姓宣讲大赛巡回示范宣讲活动,商学院2019级本科生马海林获2022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与电子设计协会进入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社团”风采展示。

品牌育人,思想铸魂

打造融媒体传播矩阵创新网络思政教育,以“小切口”“小故事”向青年传播“大道理”“大格局”,依托团团素养微课堂、玛珈青语、青春强音等网络思政品牌持续产出青年味文化产品,发布原创推送249篇,最高单篇阅读量近5万。

凝聚青年有态度。培育和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精品,形成网络青晚、青春强音等品牌,以美育文化赓续五四精神火炬,展现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践行青年使命担当。拍摄微视频《追逐星光》《逐梦山海·启新未来》《再见》《弘扬传统文化,舞动青春年华》,部分优秀作品在学习强国、人民网、中国青年网报道。

服务青年有温度。建立青崴新媒体工作室,形成玛珈青语、团团素养微团课、团小威等多个成熟产品线,20多个产品被中青报官微、中青网教育头条、人民网、学习强国、山东大学官微采用宣传。

引领青年有高度。依托山东大学(威海)青年宣讲中心录制青年大学习·主题云团课,推出“寻迹”系列宣讲视频8期、H5系列宣讲3期;校区团工委面向新生团员推出“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云团课,以学习重要讲话精神、校史校情教育、榜样风采等为切入点,教育引导团员青年在回顾党的青年运动史中赓续红色血脉,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服务学生直通车

为便利广大同学参与校园治理、反映自身诉求,搭建权益维护平台,畅通青年诉求反馈机制,校区团工委依托《山东大学(威海)“学生直通车”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实施办法》,完善“服务学生直通车权小威”QQ在线、权益委员在线、食堂在线、宿舍在线、商铺维权在线、水电维修服务在线、教室在线、学生座谈会8条维权线路,做到学生提出问题,48小时内予以回复。回复学生问题2433个,回复率100%,解决率达94.35%。健全校园提案、调研和权益维护三大平台,开通“威语四季”天气节气预报和“朝失夕拾,墨沁真情”失物招领板块,通过了16项学生会服务同学创新立项,涵盖学业发展、身心健康、文体美育、劳育实践、权益服务等多个方面。

2023年度,“服务学生直通车”收到后勤处、图书馆、学生宿舍等类别问题共354个,回复率100%,解决率94.78%。组织开展九价HPV疫苗进校园活动,受益师生上千人,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提案答复会、完美校园提案大赛等面对面问题答复会,回复学生问题百余条。全天候反映,多渠道解决,“权小威”始终不忘初心,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实践之中不断进步发展。

启智赋能,双创引领

完善“四个创新”双创工作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出台《山东大学(威海)“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工作方案》,旨在搭建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新平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资助立项工作,第二批基金资助14个项目共计33万元,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孵化落地。成立精致城市建设与青年发展研究中心,校区团工委与威海田和街道共建大学生双创实践基地,创新“基层挂职+创业实践+课题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校区学子提供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校区“四个创新”人才培养经验获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专题报道。

为学习先进高校经验,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校区开展创新人才圆桌会议及青年创新论坛,邀请来自西北工业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专家学者及产业专家来校围绕赛创融合下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进行主题研讨,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激发青年学生科研创新活力。聘请6名高水平校外双创指导专家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导师,通过双创冬令营、双创咨询室、创新创业大讲堂等平台,开展创业辅导培训活动近百余场。

夯实双创工作基础,举办第三届“青苗计划”双创训练营,吸引1144名新生参与,面向新生普及科创知识、感受科创氛围。为提升学生科创意识和科研能力,选拔第十七届科研班主任63名、第三届学生创新创业朋辈导师15名、科研助理500余名,第十八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共有542个项目成功立项。

“挑战杯”“互联网+”等双创竞赛成绩屡创历史,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攀升。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校区获主体赛国家特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4项,国家三等奖1项。在同期举办的“揭榜挂帅”专项赛中,获得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2项,在红色专项活动中获国家三等奖1项。校区主体赛成绩位列山东省第一名,连续两届“挑战杯”竞赛获得国家特等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全国总决赛中,校区共有7支团队进入国赛,最终获得2金5铜的优异成绩,获国奖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基于立方星技术的空间创新性应用》项目获产业命题赛道国家金奖,这也是山东省高校首次获得产业命题赛道国家金奖。

青鸟展翅,汇聚英才

深入实施“青鸟计划”服务学生就业见习。出台《校区青鸟技能提升季工作方案》,组织“青鸟计划”志愿服务队、青鸟志愿服务站服务各校园招聘会,目前已开展烟台市“名企名校行”等12场大型企业组团校区招聘会对接服务工作,累计为3000余学生提供就业技能培训指导。

全面摸排需求,精准选送岗位。校区团工委结合“一团干、一项目”团干部培育工作要求,开展走访调研活动,发动“青年点题”调研收集就业见习需求问题,线上线下发放调研问卷总计1323份,全面摸排校区就业意向、见习需求。精准挖掘符合校区学生和专业特点的优质岗位1146个,通过校区团工委微信公众号平台,编辑发布29篇就业岗位的相关推送。

美体共进,乘风化人

校区团工委以“美体塑人,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秉持“美体共进,乘风化人”的理念,聚焦新时代广大同学需求,积极探索校园活动新路子、创新新模式,搭建校园文化活动矩阵。

打造全方位美育文化成长平台,塑造浸润式美育培养环境。举办“文化薪火传”传统文化节、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星起山大,艺荟玛珈”才艺新星大赛、“缤纷校园,魅力手作”手作艺术节、美育文化周、“社团之星”大赛、玛珈山社团风景线系列品牌等活动,引领山大学子树立正确审美观念、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鼓励广大同学强健体魄锤炼意志,举办“五四杯”足球赛、“JUSTRUN”悦跑圈跑步打卡、荧光夜跑、趣味运动会、一分钟跳绳比赛、“悦动青春”周末体育圈、“青春爱运动,健康山大人”、“爱运动,齐冬跑”等体育活动,辐射校区学子万余人,形成人人爱运动的校园体育氛围。

以劳育人,勤勉励行

校区团工委按照“四个一批”的工作目标,深耕细作劳育整体工作。支持一批劳动教育实践立项,结合学院学科和专业特色,设立15项创新性劳动实践项目;推出一批劳动服务实践岗,联合图书馆、后勤处、保卫部等部门开展“劳动服务实践岗”项目竞标,设立11个项目,推出劳动岗位近百个,让学生在参与校园建设与创造的过程中爱校、荣校,磨炼意志品质;选树一批劳动实践典型,持续开展“劳动之星”评选、“劳动的青春最出彩”最美劳动者寻访等活动,评选出校级劳动之星11名,劳动之星提名奖10名,院级劳动之星50名;打造一批劳动实践基地,与威海高区怡园街道合作共建实践基地,组织开展学生社区结对计划,覆盖怡园、田和两个街道61个社区,设立15个具有校区特色的社区实践品牌项目,形成团支部与社区结对、社区实践项目示范引领、志愿者骨干兼职、劳动实践活动常态化开展的社区劳动实践模式。开展“一小时劳动圈”劳动实践活动,以“两周一次一小时”的频率组织学生以团支部为单位参与宿舍教室清洁、自行车摆放等劳动实践150余次,团支部覆盖率达100%。

建立“五合五化”实践育人工作体系,打造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本年度共设立13个社会实践专项,组建772支社会实践团队,8322人次以团队形式参与实践。1支团队成功申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国家级重点立项;1支团队获评2023年“三下乡”社会实践“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团队;6支团队作为乡村振兴促进团获评“调研山东”——2023年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团队;1个调研报告获评团中央“三下乡”、“返家乡”全国优秀调研报告。校区获评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志愿微光,造炬成阳

服务驻地大型赛会,奉献青春山大力量。充分利用校区区位优势,接轨国内外重大赛会赛事服务,招募校区志愿者1435人次参与精致城市论坛、民航绿色发展论坛、铁人三项世界杯、亚洲青少年棒球锦标赛等13项大型赛会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4960小时,累计服务10000余人次。

提供组织与后勤保障,推进校区文化建设。开展返校接站、健步走、高中游学服务保障、田径运动会等校内志愿服务活动89次,共招募志愿者1534人次,累计服务师生20000余人,为各项校内活动提供后勤保障。

助力威海城市建设,构建学生成长平台。与田和街道、怡园街道61个社区合作共建高校+社区“‘山·海’青治”模式,开拓“创业实践+治理课题研究+助理挂职+揭榜挂帅”的“四位一体”校地人才培养的合作新范式,3000余人次结对帮扶居民社区。

【 作者:团工委   来自:团工委     责任编辑: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