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办 第六十四期前沿论坛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0日 11:04 浏览次数:

本站讯  10月2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北衡楼2023会议室举办第六十四期前沿论坛,硕士生导师马秋丽、吴文新应邀作点评嘉宾,2022级硕士生贾德钦、江永杰、宋凯晴担任主讲,学院全体学生参加本次论坛。

在论文介绍环节,江永杰就其论文《物的抽象统治:基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关系倒置的分析》作了简要介绍,指出在物的宰制下,从货币权力到资本权利,再到作为固定资本的机器的权力,主体的地位被对象化劳动倒置,客观呈现了马克思对物的抽象统治的批判。贾德钦就其文章《冲撞与新生: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文明向度》作了主题发言,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视域下的近代中国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近代中华文明困境的表现、中华文明的基础以及文明困境的深刻影响,寄予了中华文明终究迎来“亚洲新纪元的曙光”的殷切期望。宋凯晴就其文章《“人民至上”的形成基础、丰富内涵与新时代的实践路向研究》作了简要介绍,指出“人民至上”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最突出的执政理念,新时代坚持与发展“人民至上”必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点评环节,同学们分别从论文的逻辑框架、具体内容以及格式规范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随后,两位老师分别就三位同学的文章作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点评。对于江永杰的论文,马秋丽首先对选题的原创性和问题意识给予肯定,同时指出论文题目需要聚焦,厘清是物的抽象统治还是关系倒置;吴文新对论文的概念表述和格式规范提出建议。对于贾德钦的文章,吴文新对其前期进行的扎实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文章中马克思恩格斯文明观的界定、个别格式的标注存在问题;马秋丽指出文章题目存在歧义,需进一步完善。对于宋凯晴的文章,马秋丽肯定了其独立思考和阅读文献的能力,同时指出须对文章的结论性语句进行充分的学术论证;吴文新建议要总结和细化概念问题。

本次前沿论坛在学术火花的碰撞中圆满落下帷幕。师生的交流有助于学生完善学术成果、训练学术思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水平和学术科研能力。

【 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     责任编辑:王婷、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