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用真本领服务社会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12日 15:20 浏览次数:

本站讯    为庆祝学院建院20周年、空间科学研究院实体运行10周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内涵,坚持在火热实践中培育新时代好青年,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17个社会实践团队坚持把握学科发展特色,融入文化传承发展历史任务,投身一线社会服务实践,走访洛阳、南京等多个省市地区,进行多形式、全方位、高质量的特色志愿服务工作,彰显青年新担当。

知行合一:科研成果转化,理论指导实践

“闻天探地”团队成员参加讲座及走访活动

“循闻天探地来路,传山大青年精神”实践组实地走访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及其兴隆观测基地等多个科研基地,听取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马英起等十余位专家的讲座,与部分校友们一起回顾学院及空间科学研究院的发展历程,深入学习总结科学家精神内涵,发布“中华网”新闻一篇、通讯3篇、微信公众号推送8篇,累计阅读量近千次,并面向中小学生宣讲科学家故事与科学家精神,受众人数达三百余人,取得了多、广、丰富的宣传成果。

“方寸绘新颜”团队制图经验分享会

“方寸绘新颜”团队以助力洛阳市文旅产业融合与宣传为实践目标,实地走访了龙门石窟、洛阳市博、洛邑古城等文旅景点,结合专业特色、利用课堂所学ArcGIS技术制作城市文旅宣传页,发布8篇文旅专题通讯,充分展现洛阳文化独特魅力,实现了学科特色与文化的交融。

“一见氢芯”调研团团队成员积极展开调研活动

“一见氢芯调研团”自2021年起着眼于鲁氢经济带氢能运输存在空白的问题,积极考察借鉴国内外经典案例,走访9省21市,在《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网站累计发布通讯175篇。团队确定氢能运输模式评价指标,构建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和高维时序数据与LSTM记忆网络模型,最终应用于鲁氢经济带,减少561.6万吨的碳排放量,减排效益大,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夏日绿化调研小组”成员实地调研城市绿化

“夏日绿化调研小组”建立室外人体受地面辐射的数学物理模型,实践调研测量绿化带吸收辐射效果,通过问卷研究市民对于绿化讲述散热的实际需求,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可行性建议;“3D-H2调研团”面向海水电解制氢的杂质离子干扰毒化引起的长效问题,融合数值模拟、3D打印等技术,实现两步法电容海水脱盐-PEM电解水制氢模块,最终实现长效海水制氢,为国家海洋氢能发展贡献山大力量;“浮光越金”团队深入研究光子晶体结构色的防伪技术应用,不断精进激光光刻的技术工艺,实现了污染少、多重防伪的前沿优势,助力国家防伪产业绿色环保发展。

立足社会:调研热点问题,投身一线服务

鹰隼试翼团队成员参访企业

立足大学生社会发展需求,聚焦毕业生就业难题,“鹰隼试翼”深入走访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企业人才需求关切点,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热点,针对毕业生个人发展、心态转变问题听取企业相关负责人意见,了解企业招聘渠道与带教制度,展示了企业招聘人才的各方面需求,助力毕业生找准自身定位,把握自身优势,明晰社会需求,积极投身个人发展与社会建设的火热实践中。

“海底小纵队”走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灵州综合工业园区,参与电力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了解掌握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作模式,同时通过采访与问卷调研供电行业现况与当地居民满意度,增进对电力运输行业相关理解。团队成员不仅丰富了电力行业的专业知识,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为更好融入社会发展生活奠定基础。

“青年之光”社会实践团调研中小学生上课情况

“青年之光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中央“双减”政策为抓手,研究中小学生“托管班”的运营现状,深入调研教培行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网络安全小团队通过文件调查研究公众对于网络安全的了解程度,总结整理群众关心的网络安全问题,支持国家的反诈骗工作,展现山大学子反哺社会的情怀。

文化传承:弘扬优秀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星火探民俗,热血燃文化”实践小组成员采访当地居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星火探民俗,热血燃文化”实践小组走入泰安旅游景区实地采访当地民众、工作人员,切身了解当地文旅产业恢复现状,深入分析“封禅大典”“庙会”等民俗符号的宣传盲点,提出提升服务品质、增强互动性等实际举措,为泰安文旅产业发展贡献了青年视角与青年建议。

飞羽团队成员调研难忘下党主题馆

“飞羽团队”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精神为索引,分赴闽、黑两省探访借助红色文旅发展脱贫前沿的下党乡等四地,并采访下党乡党委书记项忠红等多位扶贫干部,调研了当地文化红旅反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例,学习整理了红色文化融合人才培养、生态建设的多项举措,切身了解文化红旅发展现状,体悟以红聚力的思想内涵。

“承黄河文脉,弘黄河文化”宣讲团成员实地走访黄河乡村记忆馆

“承黄河文脉,弘黄河文化”宣讲团走访黄河乡村记忆馆、济水韶音博物馆等地,采访相关负责人,挖掘黑陶、曲堤镇等独特文化价值,深入研究黄河流域生态文明与民生改善的政策思路,并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发展历史与环境民生改善进程在社交平台展开线上宣讲,助力黄河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非遗寻迹社会实践团”实地调研岳西高腔发展现状,了解当地文化传承困境与发展举措,并通过问卷调查岳西高腔传播程度,为当地景区提供可行性发展建议;“寻迹社会实践团”聚焦渡江战役精神,广泛研究渡江战役红色文献与红色影片,发布渡江战役科普宣传短片,收获上千播放量关注;“航行千里、逐梦九天”载人航天精神宣讲团把握学院天文特色与载人航天精神联系,线上宣讲讲述中国航天曲折发展历史,体悟航天英雄的榜样力量。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重视发挥社会实践的第二课堂作用,鼓励同学们结合专业特色、所学所知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丰富阅历、磨砺品格意志;各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各项工作安排,取得显著实践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当代青年担负的历史使命。后续,学院将以建设20周年和空间科学研究院实体运行1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凝心聚力、振奋精神,充分在实践育人中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全方位提升育人质量!

【 作者:申新   来自: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责任编辑: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