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区2023年研究生暑期学校暨高端学术讲坛圆满结束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14日 22:04 浏览次数:

本站讯 近日,校区2023年研究生暑期学校暨高端学术讲坛圆满落幕。本年度暑期学校由商学院、东北亚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承办,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45人,举办50场学术讲座,共有543名研究生参与学习。

研究生暑期学校贯彻落实学术兴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校内外优质资源,着力打造学科交叉融合、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学术交流与学习平台,旨在利用丰富的学术资源、多元的文化共融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东北亚学院围绕“区域与国别视域下的韩国学研究(Korean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ea Studies)”的主题,充分考虑到区域国别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特征,聚焦于韩国国别研究,开设了“关于朝鲜历史文化阐释”“后疫情时代中韩经济合作的机遇与挑战”“韩国文化创意产业与影像翻译”“韩国文学的跨界变迁轨迹与演变特点及未来走向”“欧洲的韩国学教育研究现状与发展方案”“韩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脉络探析”等优质课程。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紧扣“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主题,围绕“全球视野”“前沿探索”“产业直通”三个模块,重点介绍了半导体产业、先进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前沿进展。同时瞄准行业发展趋势、热点与难点,专家学者与师生就相关领域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交流,鼓舞和激发了青年学子的科研热情与动力。在“产业直通”模块的报告中,学院特地邀请了来自企业的产业专家讲授半导体材料制造设备、先进材料应用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启发学生们理解科学技术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空天科技高端学术讲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德国马普太阳系研究所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科研院所的20位专家学者讲授物理学及空间科学领域系列前沿课程。讲坛先后聚焦国际科学前沿带来主题讲座,涉及日冕观测与诊断、太阳大气极紫外光谱学诊断原理与方法、空间环境探测技术、月球与行星科学研究、GNSS反射信号遥感、极区空间物理及核物理与核天体等学术领域,充分凸显了空间科学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报告内容丰富、精彩,活动现场讨论激烈、氛围浓厚,不仅让修读学员沉浸其中,更吸引了校内外众多教师和青年学者参与其中。在集中授课过程中,学员们与专家学者近距离交流、讨论,了解当下空间科学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内容与成果,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和工具,为以后的学习及科学研究强基固本、开拓眼界。

商学院暑期学校主题为“RCEP框架下全球价值链重构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研究”,鹿儿岛国际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康上贤淑讲授主题为“技术进步和文明社会的走向——以中日韩产业链为例”,结合中日产业合作的现实分析,详细阐述了中日韩产业链重构的背景和过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教授就数字贸易激活贸易发展新动能这一前沿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刻阐述,对数字贸易的分类特点、新形态、面临的优势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剖析,并对国际竞争力培育、与传统产业融合等未来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研究生暑期学校以“引领前沿、扎根需求、开放视野、创新形式”为导向,注重学术性、高端性、国际性和持续性,强调与研究生培养环节相结合,在拓宽校区研究生学术视野、优化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和增强创新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 来自: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     责任编辑:曹婷婷、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