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翻译学院凝心聚力谋发展,积极推进新学期各项工作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31日 08:41 浏览次数:

本站讯 翻译学院党委根据学校党委统一安排,充分利用寒假务虚会带领班子成员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积极谋划学院2023年全年重点工作,结合传达学校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就学院工作如何在新的一年提质增效、提档升级通过全院教职工大会进行部署安排。

回顾成绩,成果喜人

2022年,翻译学院党委和外国语学院党委坚定落实学校一体发展战略,共同谋划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两学院通过召开联合党政联席会,就学院、学科和学者“三学”一体发展的整体目标、措施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明晰目标和路径,同抓落实,一体发展结出了丰硕成果,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进入国家顶级行列做出了贡献。

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推进。“翻译”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至此我院两个专业英语和翻译均为国家级一流专业;王湘云教授《立足新时代,办好新文科;夯实新基建,引领新发展——新文科建设与实践》获得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申富英教授《“英语+X 语”复语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新文科视角》获评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学院青年教师在山东大学讲课比赛中获二等奖;在全国英语顶级赛事“外研社•国才杯”写作、阅读、演讲大赛中,我院学生首次斩获国家一等奖,创造我校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另有三位同学分获写作、演讲、阅读大赛省级一等奖,一位同学获“国际传播力”大赛省二等奖,一位教师获得国赛优秀指导教师,八位教师获得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指导教师。学院教师共出版教材5部,其中获得山东大学高质量重点教材资助1部,学院教改项目资助3部,获得研究生院教改项目资助1部。本年度学院开设核心通识课2门,获评校区一流课程5门;学院教研项目立项共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6项。进一步深化大学外语教学改革,实现小语种课程全面开设。硕博研究生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SCI论文4篇,出版专著1部;一人荣获2022年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1门研究生课程获评山东省研究生优质课程。

稳步推进学科建设工作。引进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1名,进一步完善了学院的人才梯队;举办第七届齐鲁青年论坛外语学科分论坛,吸引美国、西班牙等多所知名高校博士参加,为人才引育做好储备工作;承办“中国修辞学学会2022年年会”、“英国爱尔兰文学传统中的民族书写与认同”高端论坛,跨文化研究与数字人文中心国际论坛、威海市翻译协会年会、组织博雅论坛讲约20场;发表SSCI、A&HCI、CSSCI论文26篇,出版专(译)著5部;国家社科中华学术外译重点项目立项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1项;

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学院共有64名学生参加世界名校线上线下访学项目,33位本科生毕业出国(境)读研。 与俄罗斯彼尔姆国立研究大学签订了为期3年的联合培养合同。4位教师赴海外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学、借调至驻外使馆工作。国际期刊《国际翻译与应用语言学期刊》出版发行2期;开设面向一校三地7门海外师资课程。邀请海外专家为学院师生进行讲座3场,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推动了学院的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坚持立德树人,凸显育人成效。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打造“译学三有”育人体系。紧扣思想引领,融合专业特色,全年开展红色宣讲、精品团课在内的理论学习360余场次,策划外语文化节、外文短剧大赛、红色家书译读在内的多语种文化活动100余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全年涌现出山东省省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青马班学员、山东大学十佳团支部、山东大学十佳班长、山东大学十佳志愿志愿者、校长奖学金等优秀典型,在专业竞赛领域学生获国家荣誉10余项,省级荣誉40余项,彰显育人新成效。

正视困难,压力依存

通过总结研判,学院班子清醒认识到学院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有差距,用“金钥匙”指导解决学院发展道路上的困难能力不够、办法不够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学院存在一体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学科建设水平需要大幅提升,人才队伍还不够强大,科研水平还不高、就业质量有待提升等一系列制约学院发展的问题瓶颈。成绩的取得属于过去,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学院更加重视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全院上下决心坚决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会议精神,精耕细作,对学院工作提质增效,提档升级。

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提质增效,提档升级正当时

深化一体化发展再发力,注重全面,走向深入。为做好政治上的保障,翻译学院党委将积极加强与外国语学院党委联系,共商党建事宜,力争用同一个标准、高质量党建保障两学院事业高质量一体发展。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着力推进两个学院“三学”进一步一体发展。充分发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联合基层学术委员会作用,对职称评审、杰出人才引进、中期考核和结项等事宜履行职责。硕士生招生初试工作、硕士生和博士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中期考核、学位论文质量要求等均要完全实现一体化。进一步打破学院壁垒,加强师资队伍共享,特别要实现优秀师资共享,翻译学院部分导师要在外国语学院开设课程,翻译学院全部博士生在外国语学院上课,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推进“高峰学科”优质资源共享。结合外国语学院科研团队和平台,凝练研究方向,以科研团队为抓手,在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发表方面,集中力量,寻求突破。进一步提高两个学院学术资源的共同参与和共享度。打破地域限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育并举,在两个学院共用人才上大做文章。

注重特色发展,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贡献力量坚决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一流”的育人体系,要更加积极响应教育部和山东大学有关新文科建设的号召,结合自身定位和特点,不断探索专业升级改造、外语专业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通过“英语+X语种”双外语融合,培养社会急需的复语人才;通过“英语+X专业”双学位项目,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通过“英语+微专业”国际课程项目,培养涉外高端人才;通过外语专业课程内容的文理工融合,推出专业新课程。

夯实育人体系,强化育人实效。注重多元发展,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衔接思想政治教育与外语学科特色,以党团建设为引领,搭建“理解中国-讲述中国”育人工作框架,以国际化表达中国故事为重点,从理解中国出发,聚焦价值引领,双语学习传统文化、党史故事,学思践悟二十大精神;从讲述中国出发,深度融合“五育并举”,融合外语学习、应用于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国际表达能力,推动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深化认识、精准发力,持续推进2023届毕业生充分高质量就业。

加强工作推进,狠抓落实。为保证学院目标实现,措施落实到位,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召开科研团队会议、系主任会议、在读博士教师工作会议、支部书记会议及对重点人员个别座谈等方式,认真贯彻学院计划安排,加强监督,重抓落实,使学院的工作目标最终转化为提质增效、提档升级的最终成果。

新的一年,翻译学院将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学校党委具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用“金钥匙”指导解决发展道路的困难障碍,深化一体发展战略,为把学校外语类学科进一步做大做强和为服务好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的国家战略贡献翻译学院力量。

【 来自:翻译学院     责任编辑:傅振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