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活跃教学研究氛围,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3月27日至4月21日,校区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经各院部推荐,共计13个院部的35门课程开放观摩课堂,授课教师精心准备、倾囊相授,观摩教师虚心学习、共研互学,活动深受好评,反响强烈。为充分发挥高质量课堂更广泛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活动期间,特推出“高质量课堂”系列报道,选取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示范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予以宣传,及时总结师生们的心得体会,推广有益的教学经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本期我们走进的高质量课堂是海洋学院吕新芳副教授的《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工程》。
“理实结合,立体教学”——走进海洋学院吕新芳副教授的《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工程》课堂
《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工程》是海洋学院海洋生物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研究海洋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通过遗传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海洋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表现规律,分析产生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深入探讨遗传物质的结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利用遗传学基本原理指导育种实践、造福于人类。
吕新芳的《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工程》课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最新科研进展、名人名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等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科研素养、社会责任感,培育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典内容与科学前沿融合,提升课程的时代性
近些年,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新出现的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为遗传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及时了解和掌握这些科学前沿将有助于培养研究型人才。以吕新芳为负责人的遗传学教学团队坚持基础理论的衔接性与前沿性,突出实践性,不断引入最新科学进展,形成了持续更新的“动态课程体系”。这样的动态课程体系显著提升了课程的时代性,为培养研究型人才提供了坚持的课程基础支撑。来自海洋学院海洋化学专业的阮瑞增表示,在吕新芳老师的遗传学课程中,自己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知识结构,对遗传学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开阔了视野,为今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的遗传学课堂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很扎实,但却不了解这些知识在遗传育种、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以及疾病防控中的应用,动手实践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足。吕新芳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了独特的“PLA”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PLA”指的是现象(Phenomenon)-定律(Law)-应用(Application),即在教学过程中从遗传学现象出发,探究其内含的遗传学定律,最后从抽象的定律再回到应用实例上,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来自海洋学院的青年教师谢武德在观摩了吕新芳老师的课堂后表示,吕新芳理论联系实际,在授课过程中将深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时空交错,创设立体教学环境
传统教学只局限在第一课堂,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教学环境的单一化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吕新芳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创设了时间-空间多层次的立体教学环境。
时间层次“课前-课中-课后全覆盖”,即整个教学过程由课前的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拓展三部分构成。课前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进行,用任务或问题导向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基础知识。课中采用BOPPPS教学模式,开展参与式学习,解析深层次知识。课后通过作业训练,利用原理解决问题,达到归纳和灵活应用的目的。整个过程是由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参与的学习过程,师生互动频繁,学习效果显著。
空间层次“线上-线下全覆盖”,即通过课堂练习和线上训练(利用课程网站、手机App和长江雨课堂等)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和拓展。来自海洋学院海洋生物专业的杨瑞淋表示,繁杂的知识点经过老师课上的讲解变得易于理解,可以更有效地被学生掌握;课下,吕老师还会布置相应有代表性的习题,让课上所学知识更加巩固。
吕新芳简介:海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承担本科生《遗传学》、《遗传学与生物育种》、《海洋生物遗传学与育种工程》、《人类遗传与健康》等课程共227课时/学年;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6项,其中主持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项,主持校级教研重点项目2项。荣获山东省第七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山东大学教学能手、山东大学优秀本科生导师、山东大学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吕新芳在教学过程中勇于改革创新,通过持续引入学科前沿,不断丰富课程内涵;通过网站建设、双语课程建设、翻转课堂、思政教育,不断拓展课程外延,遗传学相关课程先后升级为“优质课”“精品课”和省级“一流课”。同时非常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所教课程分别荣获2020年度的校极课程思政案例评选一等奖、2021年度“课程思政”校级示范建设立项以及校级教改项目的课程思政重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