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活跃教学研究氛围,推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3月27日至4月21日,校区组织开展“教学观摩月”活动。经各院部推荐,共计13个院部的35门课程开放观摩课堂,授课教师精心准备、倾囊相授,观摩教师虚心学习、共研互学,活动深受好评,反响强烈。为充分发挥高质量课堂更广泛的引领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活动期间,特推出“高质量课堂”系列报道,选取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示范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予以宣传,及时总结师生们的心得体会,推广有益的教学经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本期让我们走进法学院刘佳老师的《社会问题研究》课堂。
“亦师亦友,如沐春风”——走进法学院刘佳《社会问题研究》课堂
《社会问题研究》课程是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专业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社会问题基本理论和转型期中国突出社会问题两大部分,本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西方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解释的基本理论,学习和掌握分析社会问题的方法,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和认识消极的社会问题。课程注重加强锻炼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敏感度,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论认识分析,加强学生运用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工作等知识来观察、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也是开展社会工作、为案主提供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刘佳的《社会问题研究》课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有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富有层次性、逻辑性和连贯性。刘佳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反馈,亦师亦友式的教学风格,深得学生的喜爱。
一、教学形式丰富多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上,刘佳总是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包括图片视频、提问、讨论、案例分析、课堂展示、课后作业、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来自法学院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的谈贵凤表示,《社会问题研究》的课堂教学形式多样,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知识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单纯的理论讲授比较枯燥,对学生来讲既难以理解,又容易走神,而案例的引入会为理论注入新的生命,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也容易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来自法学院2020级社会工作专业的王悦表示,刘佳的讲授内容不局限于理论知识,还包括现实案例、理论的运用等,老师通过理论与案例交融的教学形式丰富了课堂。
二、以学生为主体,实现教学相长
“教育是一项师生双方共同奔赴的事业,只有教师单方面投入的教育是不成功的,必须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与教师良性互动,实现教学互长。”刘佳说。她定期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看法和想法,并根据反馈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课堂上,她积极与学生互动,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思考;课下,她也与学生保持着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并实时调整自己的授课计划,以回应学生的需求。这让学生感到非常开心和受到尊重,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去。学生非常信任和爱戴刘佳,称她的课堂是“亦师亦友式课程风格”,她不仅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她了解学生的努力方向,并贴心地提出对应的建议,她的课堂总是愉快且温馨。
来自法学院的教师陈敬国在观摩了刘佳的课堂后表示,刘佳对每一位学生都很熟悉,可以喊出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并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需要有很好的理解和体会。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讲授知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主动思考、表达想法、解决问题。
三、专业与思政共行,教书与育人结合
“专业与思政共行,教书与育人结合”,刘佳用这两句话与我们分享了她的授课感悟。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课程,更需要以科学的政治理论作指导。她的课程始终贯彻落实“思政教育进课堂”理念,注重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热点与专业课内容紧密结合。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每一位老师的本分,对待教学必须有敬畏心,每节课前刘佳都认真备课,用心制作课件,将知识完整系统地展示给学生。她认为,只有认真的态度是远远不够的,讲课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德师范的体现,教师上课既要讲解专业知识,也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致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下却是教学的练兵场。不断学习借鉴,积累经验,及时总结反思,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刘佳认为,教师要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通过读书充电,交流研讨,参加培训、学术会议、科研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并注重打磨讲课技巧,实现课下到课上的有机衔接。
刘佳简介:法学院社会工作系讲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助理社会工作师。主要开设社会学概论、社会政策、社会保障概论、社会问题、社会调查方法、社会工作督导、妇女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等课程。积极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科研立项、挑战杯、专业竞赛、社团发展的指导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两次被评为毕业生最喜爱的专业老师,多次在讲课比赛中获奖。主持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