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2年暑期,校区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开展8个类别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涵盖社会观察、政策宣讲、志愿服务、实习见习等多个领域,设立“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实践、“重温总书记重要足迹,学思践悟寻访分享”实践、校区学生专业特色专项实践等7个专项,突出打造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希望小屋关爱和弱势群体帮扶、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创建、大学生社区服务实践计划等校区特色重点实践项目。校区立项支持418支实践团队,参与实践总人数达9044人,活动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学生通过实践取得丰硕成果。
重走考察之路,感悟发展变化

在“重温总书记重要足迹,学思践悟寻访分享”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校区各实践团队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充分发掘黄河流域的红旅文化基因,探寻当地文化特色,感悟历史内涵与民族精神,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青年的谆谆教诲,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行动诠释中国精神。
山东大学“行而不辍”硕博服务团赴威海刘公岛党性教育基地和华夏集团绿色能源开发项目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以此次实践活动中的学思践悟成果为主要内容进行线上宣讲,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子服务威海精致城市建设,为山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赤色掠影”寻访团先后前往山东省临沂市华东烈士陵园、青海省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泾源县老龙潭景区等黄河流域红色基地,以问卷调研、面对面访谈等多种方式,完成了对黄河文化研究与地方建设同构的调研,聚焦黄河流域全域旅游新发展模式,探寻红旅文化与黄河文化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东北亚学院国家记忆寻访团开展“寻访红色英雄路,赓续奋进新征程”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走访河南省延津县“延、浚、汲、淇”四县边工委和四县边抗日办事处遗址、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莱芜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了解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的峥嵘岁月,感受历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强国有我

在“小我融入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校区学子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实地调研,听民声、解民意、诉民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充分展现青年人的智慧与担当。
海洋学院清晏调研团实地走访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镇塘旺村、河南省洛阳市庙子镇、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东坑镇白鹤村等村镇,分析农户内生动力对乡村振兴事业的影响,考察产业发展、生态保护、乡风文明建设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激发农户参与乡村振兴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现实路径。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躬行”小队前往山东临沂夏蔚镇、山东济南平阴县、安徽安庆怀宁县三个地区,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参观农作物种植加工基地,深入了解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现状与生产销售模式,探索特色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和新型农村建设。文化传播学院山止川行调研团赴安徽、福建、甘肃、黑龙江四省进行调研实践,实地了解土地流转政策在各地的开展情况,通过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的合作,探索“企业+基地+农民”的新型发展模式,了解乡村振兴背景下弱势群体生活现状和相关扶持政策,切身感受到土地流转政策带来的共同富裕机会。
立足学科特色,服务战略需求

在学科特色及其他重点领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校区结合学科优势与专业特点,充分发动专业教师将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需求的科研项目、调研课题,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
“镞砺括羽,‘膜砻’淬励”社会实践团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发放线上问卷,并收到了1600余份问卷反馈,汇总整理问卷结果后,前往内蒙古、广东、河南相关食品公司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线下采访与参观,探索减小塑料不可降解因素给人类、环境造成的不可逆影响的新路径。励精“土”治调研团基于已有成果,针对土壤防治流程与修复手段开展采访调研工作,在山东、河南、江西、黑龙江等6个省份进行走访调查,累计整理问题答复等文字资料3万余字,汇总书面材料7份,进一步探索土壤防治之法,向大众普及保土知识,为生态保护贡献力量。“‘益’往无前,‘胶’付答卷”团队针对益生菌微胶囊技术相关问题,赴河南省濮阳市弘天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山东省金马宝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厦门九和良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了解益生菌产业现状及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探索未来益生菌微胶囊创新与突破注入青年力量。
投身青鸟见习,反哺家乡建设

在“青鸟计划”大学生暑期就业见习专项活动中,校区学子踊跃报名参加、积极投身到家乡建设事业中去,“小青鸟”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回馈家乡、了解社会、提升能力,努力将自己锻炼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河北省黄骅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董佳文谈到:“在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对检察院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往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秉持一颗公允正义之心,用法律知识与经验武装自己。”在烟台市芝罘区监察委员会,田丰歌讲到:“作为一名法科生、一名未来的法律人,我将向前辈们看齐,甘于‘清寂’、弘扬‘正气’,争取早日成长成才,担负起时代重任。”在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人民法院,高嘉玲说到:“身在其位,便知其中的责任与不易,作为一名法学生,我愿用毕生所学捍卫法律的尊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人员。”在河南省漯河市中级人民法院,王钰玺谈到:“这次宝贵的实习经历,帮助我巩固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我将在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在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人民检察院,杨增昊感悟到:“作为一名法科生、一名未来的法律人,我们未来身上也将担负起沉重的使命,要努力学习、艰苦奋斗,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务本领,早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青年法律人的贡献。”
走进社区一线,服务基层治理

在“百队百场进社区”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中,校区组织发动203个团支部,2000多名团员青年,组建特色鲜明、专业高效的实践服务团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并与8个社区结对开展“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专项行动,引导青年学生在暑期走进社会基层,积极参与服务基层治理工作。
艺术学院“艺同牵手,共享未来”实践团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七彩假日”系列活动,为威海市友和社区20名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提升社区儿童的美育素养和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山大专业特长和人力资源优势,与社区建立结对关系,以友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依托,为社区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翻译学院“希望‘崴’光”小分队聚焦山东地区“希望小屋”儿童成长,开展结对帮扶专项行动,团队15名大学生志愿者成功对接淄博市、滨州市、威海市23名“希望小屋”儿童,开展课业辅导、普法和防溺水宣传、艺术素养提升等服务活动,为儿童提供专业化、规范化、长效化、定制化暖心帮扶。翻译学院“蔓蔓青藤”调研团赴广东省广州市康城社区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围绕垃圾分类相关问题制作发放调查问卷,并通过访谈的形式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了解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把握居民对于垃圾分类政策的态度,为绿色环保贡献青年力量。
栉风沐雨践初心,砥砺前行担使命。在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校区学子秉持强国有我的信念,聚焦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春奋斗之姿书写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青年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