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盛夏丰盈,万物荣华。在威海进入三伏天的第一个月,历时四周的暑期学校圆满结束。2022年威海校区暑期学校共开课167门,有5635名学生参与其中,累计选课9233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开课数量增长28%,其中海外师资课程比去年增长了131%,选课人数增长20%。与此同时,校区还开设了各类助学类课程,进一步丰富了暑期学校课程内容,有效助力学生成长发展。多样的课程选择和授课模式、新颖的授课方式及上课体验,让今年的暑期课程多元、融合和学科交叉的特点愈发明显,充分体现了山东大学“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和“放眼全球,立足优势、打造精品,知行合一、追求卓越,促进交融,扩大开放”的教育思路。
构建学科交流新平台 探索课程建设新模式
秉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理念,校区积极推动探索交叉融合教学新模式,让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在暑期学校得到充分的学习交流,培养满足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高层次创新人才。
由空间科学物理学院遥感团队和商学院经济大数据开发与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科研创新团队联合打造的《玩转遥感数据”-赋能金融领域》暑期精品课程,将卫星遥感与金融学科深度交叉联合应用,推动开发了跨学科、跨专业的“遥感+金融”交叉课程和创新平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学生跨领域的知识融通和实践能力,更以其遥感+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范式,为校区继续探索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课程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商学院开设的《商业分析基础与实例》暑期课程吸引了来自商学院、法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海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等至少6个学院的150名本科学生参与。该课程负责人是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Kai Du教授,他打破了传统模式,在授课过程中,采用了“化繁为简,虚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搭建了学科交叉融合、富有前瞻性的暑期国际交流与学习平台,在激发学生科研热情、提升“新商科”一流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本科生综合能力及科研素养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加强多元文化体验 培养学生全球视野
今年80%的教学单位开设了海外师资课程,诸多理工类学科开设的课程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与学术前瞻性,如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板结构理论及英国教育与文化简介》,海洋学院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等。文学学科也涌现了许多具有国际视野的新课程,有助于学生打破传统思维,立足国际视野,提升跨文化传播和交流沟通能力。文化传播学院开设的《语言文化与认知》,邀请了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刘念副教授进行全英文授课,该课程集合心理学、语言学、神经科学、人类学等领域前沿实证研究成果,通过引导同学们学习语言文化现象中深层次的认知联系,进而对人类社会和语言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理解和阐释。
翻译学院开设了多门海外师资课程,其中紧跟国际动态的基础类课程,如《国际组织》、《批判性思维训练》,让学生在了解当前各类国际组织机构运行及存在问题的同时,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知识,提出自己在面对全球各种问题时的建议和主张,提升思辨能力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参与国际机构工作和中国全球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很好的践行了暑期课程“精品化、国际化、创新型、开放式”的目标和理念。
拓宽研学实践平台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今年的暑期实习教学活动涉及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海洋学院、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东北亚学院、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等5个学院的23个专业,共1100余名学生参加。在做好暑期生产安全防疫培训前提下,各学院精心准备,圆满完成了暑期本科实习教学工作。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参观走访了威高集团、威海云计算中心、哈工大雷达站、中船重工第716所威海研发中心、日月光集成电路封测厂、国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洋集团、威海污水处理厂等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通过观看现场演示、动手参与实验等方式进一步深化了对设计生产各个环节的认识,提高了学习热情,明确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智能制造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校内的金工实训中心完成了为期十天的金工实习,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提升了操作技能,掌握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知识和一些先进工艺、新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可谓收获满满。
海洋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学生穿梭于大自然与实验室之间,圆满完成了《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实习》课程的内容。这期间他们不仅到近海岸考察海洋环境、采集生物样本,还回到实验室完成了种类鉴定、数据处理和实习报告的撰写工作,进一步加深了近海海域海洋生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理论知识认识。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的学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走访了国核示范电站有限责任公司、荣成槎山观测站、文登圣经山观测站等地,参观了目前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核心区域,如辐射检测中心、低频段(30M-500MHz)太阳射电观测站、空间碎片监测国际示范站和空间环境监测站,对我国核电发展、太阳射电观测、空间碎片观测及研究、空间环境的观测及研究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未来学科发展、研究及就业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此外,东北亚学院在组织学生赴威海联桥集团、威海金猴集团、威海吉呈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限公司、一战华工纪念馆等地开展实践活动的同时,还与多家实习单位达成了深入合作意向,旨在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拓宽各类研学教育平台,为今后的实习实践课程建设探索新模式、提供新载体。
2022年暑期学校,威海校区充分利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资源优势,开设了系列理论和实践课程,将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历史与前沿、学科发展与课程思政等紧密结合,满足了学生对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更加坚定了笃行致远、不负韶华、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理想信念。下一步,威海校区将继续在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教学平台、提高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栉风沐雨,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