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任大勇获威海市高新区首届十大“最美青年”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8日 16:25 浏览次数:

本站讯  5月17日,威海市高新区举行学习贯彻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精神座谈会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推进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伟为高新区首届十大“最美青年”颁奖并讲话,区领导张强、于志昂,区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推进专班成员,驻区高校团委书记,镇(街)团委书记、其他团组织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张强主持。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教师任大勇荣获高新区“最美青年”荣誉称号,并参加颁奖典礼。


管委会主任刘伟为高新区首届十大“最美青年”颁奖,右起第五位为任大勇老师

 

任大勇自2010年进入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工作,担任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观测助理,负责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科研观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仪器设备维护等工作,为设备稳定运行及高效的科学产出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他积极投身科学普及与传播,担任山东大学空间科学研究院科普工作团组副组长、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指导教师,全面负责天文台科普工作的组织策划与实施开展。工作12年来,年均组织科普志愿服务百余次,倾力打造六个品牌特色科普活动;常年赴高区中小学讲授天文校本课程,累计课时超150课时;近年来,他积极探索线上科普活动新形式与新方法,使线上线下活动内容上相互结合、形式上互为补充,目前累计直播近20次,受众人数超两万人次。

 

一、当“看星星”成为一项工作

任大勇自幼便是一名天文爱好者。上学期间,当大部分同学课余时间在做运动、玩游戏中度过时,任大勇更多的是选择带上他的天文望远镜和相机,来到远离城市灯光的郊外,用望远镜探索浩瀚的宇宙、用相机记录下绚丽的星空。大学毕业后,他应聘至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担任观测助理。当天文从一种爱好变为了一项工作,“看星星”就不再只是大家想象中的那种浪漫,更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天文观测需要在夜间进行,因此,华灯初上、万家灯火的时候,恰恰是任大勇走在爬山路上,准备开始工作的时间,而当大家伴随着清晨的阳光,开启新的一天,任大勇往往刚刚结束一夜的观测。因为季节变化,冬季的工作时间大约从前一天下午四点多持续到第二天一早近七点,任大勇真的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那个“夜猫子”;科学的天文观测也不再是流星划过天空的灿烂、星云星系的绚丽多彩,他每天要面对的是黑白图像中的颗颗星点、程序员一般枯燥的代码和数据;天文望远镜所处的圆顶室,开启天窗时与室外相连通,因需保持热平衡,圆顶室内也没有供热或制冷设备,夏天进行设备维护时往往是几分钟不到便已汗流浃背,冬天则冻得手脚僵硬,很久才能缓解。虽然天文的内容变得不同的,但不变的是任大勇对天文的热爱之心,他也深知这份工作重要意义,保质保量地完成天文台的各项观测、数据处理及设备维护工作,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充实自我,确保天文观测工作高效优质完成,为稳定有效的科学产出提供了有力保障。



作为一名天文爱好者,任大勇在大学期间便组织成立了辽宁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积极参与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自工作以来,全面负责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科普工作的组织策划与实施开展。疫情常态化之前,年均开展以天文台开放科普参观与观测、3D科普观影、路边天文、科普报告讲座等为主要形式的科普活动超150场次,年均受众超13000人次,并倾力打造了如“地球一小时”暗夜保护系列科普活动、“空间天气日”系列科普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系列科普活动、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活动等品牌特色活动。


二、践行科技为民,推动科普发展

除日常工作外,任大勇还担任科普志愿服务团队——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指导教师,协会年均吸纳新会员超400人,志愿服务时长超2000小时。近年来,在山东大学一校三地一体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任大勇带领团队同学们深入探索并拓展一校三地系列科普活动,三地天文社团已在学生、指导教师、指导单位层面均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一校三地系列科普活动已品牌化。

任大勇指导学生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中获奖


天文学科不在义务教育学科学习范围之内,但有很多孩子有浩瀚的宇宙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依托于学校与学院,天文台与威海一中、威海高区一中建立起长期合作,开展天文校本课程讲授,把天文之美带给更多孩子,任大勇也受聘于多所中小学担任校外科技辅导员,并指导学生天文社团或兴趣小组开展日常活动、参加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指导的高区一中学生岳泽世先后获得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亚太地区天文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银牌。

疫情常态化之后,原有的众多线下科普活动开展受阻,任大勇积极探索以在线直播、科普图文推送、科普短视频等为主要形式的线上科普活动新形式与新方法,使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内容上相互结合、形式上互为补充,两年多来,他开展天象与科普活动直播二十余次、原创科普图文超150篇,线上活动参与者与受众超70000人次。


三、成绩既是肯定,更是鞭策

任大勇老师投身科普工作十余年,得到了各级领导、威海市大中小学校师生及家长、威海市市民及国内同行专家的高度肯定,为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暨威海市天文台)取得一系列成绩做出重要贡献。2012年获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并在2014年、2016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普教育基地,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同时,天文台也是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科普示范工程——科普示范基地、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普宣教基地、威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的全国科普日系列科普活动连续多年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入选2020年山东科学大讲堂A类项目。2019年,“同一片星空,天文百分百”系列天文科普活动获评山东大学首届“一院一品”校园文化建设项目重点立项,成为威海校区唯一获评重点立项的项目,并在最终的结项考核中获评示范类项目。作为指导教师,任大勇指导的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协会连续八年获评山东大学(威海)五星级学生社团、多次获评山东大学十佳学生社团、山东大学(威海)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两次以校荐的形式参加全国高校百强社团评选。在个人荣誉方面,任大勇先后获评首届威海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春晖奖”十大杰出校外科技辅导员、山东省科技场馆协会先进工作个人、山东大学学生社团活动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2021年,任大勇以科普工作者身份代表威海市参加山东省首届科普讲解大赛,获优秀奖。任大勇还积极撰写科普文章、拍摄科普摄影作品,文章与作品多次发表于《天文爱好者》《国家天文》等期刊杂志与各类媒体,摄影作品与科普产品创作多次获评各类奖项。


 

据悉,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空间科学研究院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普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大力开展各类科普活动,为普及科学知识、激发科学梦想和志向,推动一校三地多学科融合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作出贡献。在后续工作中,将始终秉承“知识服务大众,科学引导人生”的宗旨,把科普工作放在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的位置,以优异的科普工作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来自: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     责任编辑:刘雪、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