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5月12日下午,校区在知行楼304会议室召开微专业建设总结交流会。教务处处长王湘云出席会议并讲话,教务处副处长宋嵩主持会议。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东北亚学院、商学院、文化传播学院、翻译学院、海洋学院分管副院长及微专业负责人,教务处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宋嵩提出,此次会议的宗旨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引领,分享和发扬前期微专业建设工作的宝贵经验,共商和研讨下一步的建设计划,不断丰富和完善校区的专业建设布局,夯实3M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国际区域学理论与实践”“金融科技与金融标准化”“商业数据分析”“新媒体创意写作”等微专业负责人分别就本专业2021年的开班情况和建设经验进行了总结交流。全体参会人员围绕微专业招生宣传、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及调整、授课团队组建及发展等事项展开深入研讨与交流。王湘云、宋嵩也就各微专业负责人提出的问题一一做出回应,并提出了建设性建议及合理化解决方案。
王湘云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微专业项目是立足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提升新时代大学生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他认为,校区在微专业建设方面付出了努力,取得了成绩,可谓首战告捷,大有作为。 王湘云强调,在下一步的工作中,一是要聚焦教育“新基建”,从“专业、课程、教材、教师、教法”等多维度提升教育教学供给能力,优化教育教学供给内容;二是要做好“融合”发展文章,既从形式上做到“新基建”的自然融合,以提升教师的知识储备和授课技能为基础,把“有意义”的课讲得“有意思”,也要在空间上实现虚拟与现实相结合,做到“跨学科、跨专业、跨校区、跨学校、跨国境”资源的交叉融合,丰富微专业建设资源集群;三是要将通识教育和精专教育相结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微专业项目的助跑作用,促进学生在成长为满足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道路上小步快跑,行稳致远。
根据《山东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20)的指导意见》,微专业是指在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个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提炼开设的一组核心课程。通过灵活、系统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具备该方面一定的学术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与辅修学士学位不同,微专业着力于有效弥补大学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窄及培养周期过长问题,加强本科与研究生阶段培养衔接,提升专业培养与就业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度,课程设置一般具有高阶性、交叉性和挑战度。
微专业可采用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学校鼓励各学院围绕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立足学科专业交叉和发展趋势,依托在线开放课程,开设富有特色的在线微专业。每个微专业一般设置5-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专业修读总学分原则上不低于20学分,学生完成规定学分学习后,可获得微专业证书。
校区于2021年正式启动微专业建设项目。在教务处的统筹规划和相关学院的积极响应下,该年度共有6个学院,立项11个微专业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