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强化劳动设计 弘扬劳动风尚

校区劳动实践立项项目成果巡展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6日 19:20 浏览次数:

本站讯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2021年下半年以来,校区团工委开展劳动实践立项活动,支持10个创新性与应用性强的劳动项目,通过将劳动与立德树人相结合、与职业技能发展相结合、与岗位体验相结合、与公益服务相结合、与宿舍文化相结合的“五结合”方式,组织校区14000余人广泛参与岗位体验、志愿服务、弱势群体帮扶、教室和宿舍清洁等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岗位角色初体验,劳动精神永相传

商学院立足“岗位角色”主题,开展艾草产品制作、甜品烘培、海洋保护、城市书房书籍整理与课外拓展、校园环境维护等5类岗位体验相关活动23场,4227名学生通过劳动提高技能、收获快乐。在艾草产品制作活动中,志愿者与残障朋友一同磨艾草、制香囊,让残障朋友感受到真切的社会关怀;海洋保护活动则通过海滩垃圾清扫与海洋知识宣传,维护和谐美丽的海洋生态环境,为共建精致威海贡献青年力量。



大手拉小手,结对促成长

艺术学院与山东大学(威海)幼儿园携手开展了“大手拉小手”美育、劳育课堂活动。民族器乐、西洋器乐专业的38名学生组建起实践教学团队,在幼儿园中班和大班面向145名儿童开展以民乐和管弦乐为主题的实践课堂,每周授课2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激发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热情,引导幼儿感受艺术之美。教学团队开展为期8周的授课服务,人均志愿服务时长32小时,在结对帮扶的同时开展幼儿美育教学研究,探索幼儿美育劳育的方式方法。



以灵动双手变废为宝,以劳动之心‘卫’蓝海洋

为积极响应“周末捡塑”倡议,亲近海洋、热爱海洋,海洋学院在金沙滩和威海国际海水浴场开展以灵动双手变废为宝,以劳动之心蓝海洋活动,145名志愿者参与活动。志愿者在海滩的指定地点清理沙滩上的垃圾40袋,收集贝壳、废弃啤酒瓶等材料共6桶,志愿服务总时长累计105小时。志愿者随后利用废物原料变废为宝,制作手工工艺品32件、生态瓶65个,用劳动让废旧物品重获新生,汇聚其海洋生态保护的青年合力。



党员模范引领,朋辈携手共进

法学院(威海)围绕“党建带团建,党员促团员”的劳育工作思路,依托党员服务队,结合疫情防控、毕业生就业及广大共青团员的需求,组织开展系列劳动教育活动。2021年冬季,“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35人在校园扫雪除冰,清扫馨园餐厅到荟园餐厅门前100米范围内路旁积雪,为校区师生安全保驾护航。28名学生志愿者在研究生复试面试场地消杀志愿服务活动中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考研复试顺利进行。学院毕业生党员成立“毕业生工作坊”,举办考研、考公经验分享会4场,丰富“党建+”活动模式,并组织129名党员点对点联系宿舍,形成积极型就业、多样化择业的正向氛围,展现出党员队伍自信自强、无私奉献的向上风貌。



落叶回收季,一“叶”总关情

文化传播学院在2021年秋季组织开展了校区落叶清扫和落叶艺术品制作活动,在清扫道路的同时,组织学生精心挑选枯枝落叶作为手工制品的制作材料进行加工。同学们大胆创新,将落叶制作成精美艺术品。学院最终从274件落叶艺术作品中评选出20个作品进入决赛,在文学楼二楼展厅进行展览。决赛环节,学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投票遴选出优秀作品10个,宣传微信推送阅读量达1.1万,在宣传展示校区和学院劳动教育成果的同时,实现了劳育与美育的融合发展。



后期,团工委将按照“统筹协同化、劳动项目化、推进组织化、考核标准化”的标准,常态化推进“一小时劳动圈”“劳动服务实践岗”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引领校区学子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形成人人争做劳动者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


【 来自:团工委     责任编辑:张子兴、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