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回顾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30年发展历程,凝聚发展共识,实现博士后队伍建设提质增效,12月3日,山东大学召开博士后工作会议。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人社部、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学校相关领导,威海市人社局副局长张华明等出席会议。校区设立视频分会场,副校长夏利东,组织部、人事处、科研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各博士后招收单位负责人及人事秘书参加了视频分会场。
樊丽明在讲话中强调,博士后政策成为人事人才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和试验田,博士后平台是青年人才培养的储备库和蓄水池,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助推器。她表示,新时期的博士后工作要对标“三新一高”时代要求,统筹谋划和推进博士后队伍高质量发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博士后人才队伍,担负起国家赋予“双一流”大学的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吴臻作博士后工作主题报告,对学校30年来的博士后工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博士后工作面临的问题、挑战与压力,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发展思路。会议表彰了2020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1年度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后、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威海校区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博士后石米杰获得2021年度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后二等奖。小组讨论环节,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院长助理亓斌教授代表所在小组进行了交流发言。
夏利东在参加分组讨论时指出,博士后人员是科研队伍的生力军和青年人才的蓄水池,校区要在学校一体发展的背景下,准确把握博士后工作发展趋势,积极吸收各地博士后工作的先进做法,结合校区发展实际,努力开拓校区博士后工作的新亮点。
据悉,在山东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的授权下,威海校区自2012年起共有11个教学科研单位,可在17个一级学科招收博士后,现已经形成了统招博士后、外籍博士后、企业工作站联合培养博士后多类型的培养体系。截止目前,招收各类博士后共计300余人,现有在站博士后112人;博士后人员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1项、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8项、主持省部重点科研项目33项,已取得授权专利30项,获得各类博士后基金项目134项,到账经费累计900余万元;部分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已逐步成长为校区教学科研队伍的骨干。
下一步,校区将充分把握山东大学博士后工作一体发展的良好机遇,进一步发挥高峰学科的辐射作用和高层次人才团队的引领作用,精准发力,努力开创校区博士后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