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以文化人 立德树人”

校区图书馆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19日 11:18 浏览次数:

本站讯 图书馆是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的重要阵地,在文化引领方面肩负神圣使命和重要职责。校区图书馆以《山东大学文化引领战略实施纲要》为指导,结合“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深度挖掘资源和建设特色阅览空间,将品牌荐读活动与常态化阅读活动相结合,组织形式丰富的读书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阅读氛围,突出育人导向,不断推动文化引领战略向纵深发展。


立德树人为本,大力倡导尚读

坚持育人为本,立足阅读,充分发挥图书馆第二课堂育人作用。丰富阅读形式,以读书节为重要节点,以读书沙龙、书评、影评、演讲、朗诵、展览、竞赛等形式推广校园阅读文化,号召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营造良好读书风尚。丰富活动方式,通过联合校工会、宣传部、团工委、学生处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师生读者参加省市级、行业学会阅读活动等方式培养阅读兴趣。丰富文化内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通过组织“学史明理,增信强馆”图书馆直属党支部党史知识竞赛、微视频“读党史著作,阅百年风华”党史读物推荐系列活动、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推荐等多种文化活动,培育师生家国情怀,推动立德树人教育发展。

 

 

深度融合资源,多措并举荐读

坚持品牌活动与资源推广结合,浓厚读书氛围。依托图书馆现有资源,开设“读书有约”主题荐读栏目,每期围绕一个主题向读者推荐5-10本好书,现已推送至43期。其中,“献礼校庆--遇见大师”系列,围绕120周年校庆主题进行了图书重点推荐,精选出15位山大名师,介绍大师著作及其与山大的渊源,凝聚山大文化。挖掘融合多种阅读资源,推出“有声荐读”系列,将书评与诵读相结合,助推深度阅读。拓展阅读延伸领域,举办了“传统文化导读-共读《大学》”、“毕业季-我的读书散札”、“迎新季-象牙塔里初相遇”、“我的阅读故事”等征文活动,拓展阅读视野,丰富和激发了学生读书体验与阅读兴趣。


多层互动共读,增进读者交流

在读书活动中,开展多层次互动共读活动,增进读者交流,促进深度阅读。着力扩大阅读影响力,通过举办“书香战疫—百日挑战”、“阅享夏安—读书打卡”、“围炉共读—线上打卡”等系列阅读分享活动,依靠高黏度用户的二次宣传推广阅读,以交流分享促进深度阅读;多种方式聚合读书群体,开展“行走中的阅读—大学生暑期见闻实录”、“新阅读—相逢是首歌”、“流动的阅读盛宴—图书漂流”、“庆党建,迎校庆,学党史—红色读书角”等共读活动,通过建立QQ群等联系方式,保持与读者之间的黏合度,增进阅读思考。


多方合作导读,共建文化校园

一方面,通过举办多学科、多领域的联合阅读推广活动,助力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质荐读,与文化传播学院联合开展“书香山威”经典品读活动,邀请文学专业老师深度参与,有效提高大学生文学鉴赏力;推动跨学科交流学习,组织开展“一院一书”活动,邀请6位优秀导师领读不同学科书籍,满足多样化需求;阅读延伸服务,加强与学校学院各部门交流与合作,通过每年读书节“院长荐书”活动、与校工会联合举办“庆三八读书沙龙”、与校团委志愿者协会携手组织“清晨书声,郎朗校园”早读打卡活动、与研究生会共同举办“真人图书馆”活动等,发挥图书馆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校园共建活动,厚积校园文化底蕴。在百廿山大庆典活动中,图书馆与校团委、艺术学院联合组织“水墨山威•画意人生”书画笔会活动,邀请校内二十余位书画专业师生和业余爱好者齐聚图书馆,挥毫写意,祝福山东大学继往开来,赓续前行;积极筹建校友文库,搜集校友著作并设专架收藏,精心挑选知名学者的优秀著作展出,展示山东大学厚重的文化底蕴。

 

 


依托社团载体,不断延伸阅读

通过加强学生社团建设,调动和组织学生力量推广阅读,扩大品牌活动影响力。积极动员学生会及社团成员积极参与读书活动策划与阅读管理。2015年组织成立学生社团阅微读书会,以社团为载体依托,在“读书不孤单”系列活动、“阅微荐读”、“流动的读书盛宴”等品牌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保证阅读活动持续扎实推进。着力强化社团品牌建设与社团指导工作。社团所参与的活动项目多次在校园文化节、文化创新大赛、玛珈山风景线项目等比赛中获奖。2019年,阅微读书会升级成为校级社团,并在2021年获四星级社团荣誉称号。

2F2F7

图书馆在各项活动中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推广阅读和打造书香校园的初心,走出了一条科学、有效、可持续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今后,图书馆将继续以提升读者文化自信为目的,正确引导读者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心,用高尚的情操塑造大学精神,力争在山东大学落实文化引领战略规划中,彰显图书馆文化内涵,发挥文化育人的积极作用。

 

【 作者:文/师晓青 图/左峰   来自:图书馆     责任编辑:曹雅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