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课程铸魂育人作用,在校区范围内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氛围,7月25日,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知行楼304会议室召开 “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山东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许峰、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相关老师、校区各培养单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联系人、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办公室主任吴丙新主持。
许峰指出,当前山东大学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正在形成同向同行的良好态势,希望威海校区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遵循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原则,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学科优势,加强整体设计,实现领跑创新,增强研究生任课教师思政育人能力,提升校区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
文化传播学院朱新林老师在主题发言中,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特点、建设思路及建设经验三个方面进行分享,强调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及实践逻辑把握研究生课程思政的特点,在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方面要坚持确定框架、找准结合点、创新结合方式的“三步走”原则。对接山东大学努力培养最具创造力的研究生目标,开发新课程、改造老课程、丰富新内容。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吴清清老师从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以及如何在研究生教学中推进课程思政三个方面,提出如何增强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意识、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能力、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以实现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向而行、相互支撑。与会教师围绕相关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讨论。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院长吴文新做了题为“‘大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思政”的总结发言。他指出,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体系建设,发挥课程铸魂育人作用,就要坚持在大思政视域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厘清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丰富课程思政具体内涵,明确课程思政的价值意义,创新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优势,努力推进校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近年来,校区研究生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创新发展、服务需求”的原则,贯彻“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诚信教育等重要内容,提升导师育人能力。同时强化协同育人,大力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丰富课程内涵,改革思政课程授课方式,推进课程思政立项研究,强调育德育才相统一,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把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贯穿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