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举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20日 10:39 浏览次数:

本站讯 713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在闻外楼204会议室举行《形势与政策》课程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院长吴文新、党委书记郝书翠,教务处副处长赵辉,宣传统战部科长滕丹丹、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杨培祥、教务员李燕以及2021年秋季学期《形势与政策》课程全体教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焦佩主持。

会上,赵辉指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以及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支持力度。郝书翠就协同育人整体情况作了介绍,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一定要善用之”。《形势与政策》课程是“大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协同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要继续探索其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有效路径。杨培祥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环境(线上或线下或混合)、教学方法、创新特色、教学效果评价与比较六个方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建设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参会教师围绕《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教学创新、成绩考核、绩效评定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形势与政策》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吴文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形势与政策》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要做好课程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引导学生养成“关注时事、关心社会、关怀大众”的习惯,并且从“学习政策、学悟思想、学做新人”来实现这一目的。《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核心要求是引导学生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理论和方法,正确理解和阐发社会重点、难点及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在授课过程中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时政育人。第二,正确处理《形势与政策》与其他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充分利用这些课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讲授形势与政策课。这些思政课程在理论体系上具有一致性,但是各有侧重。《形势与政策》偏重政治性与政策性,其余四门课偏重理论性与学术性,任课教师要积极备课,用理论性和学术性来支撑政治性与政策性。第三,提高兼任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教学活动的组织纪律性和政治责任感。任课教师要勤于并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与政策水平,及时将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和政策创新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要十分注重教学安全,严格遵守教学纪律,课程表就是至高无上的命令,坚决服从课程表的安排,在遵纪守规和教学态度上为学生做表率。第四,要做好学生工作,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敢于面对、公平合理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增强教学形式与内容跟学生的亲近感、针对性,切实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性。

【 作者:王晓宏   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     责任编辑:戚伟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