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5月30日晚,由山东卫视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全国首档党建融媒体户外音乐故事节目《寻声记》第三期威海篇在山东卫视播出,随后被推送至学习强国山东学习平台。节目在录制过程中于闪电新闻客户端、抖音APP、快手APP也进行了同步直播。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教师陈宾作为特邀嘉宾,以“追寻过往,致敬荣光”为主题,在节目中先后发布“低沉坚定的入党宣誓声”“支前路上的车轮声”“马石山上的爆炸声”“硝烟中的摇篮曲”四个寻声任务,并讲述了四个任务背后鲜活的革命历史,阐释其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展现了胶东革命摇篮的革命文化,引导任务嘉宾理解并呈现出声音所承载的厚重情感,让新时代青年了解党、热爱党、歌颂党、追随党。
“低沉坚定的入党宣誓声”,呈现的是共产党员蔡玉田坚守初心的事迹。退休后的蔡玉田老人,自发收集整理当地红色历史,组建红色记忆传承志愿者队传承红色基因,坚守了入党时的誓言。
“支前路上的车轮声”,蕴含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威海人民踊跃支前的历史。解放战争期间,威海先后共组织了八批常备民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力量,展现了威海人民忠诚、无私、坚强、善良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马石山上的爆炸声”,集中展现了人民子弟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1942年11月23日,日军两万人对我胶东抗日根据地血洗扫荡,数千名群众被围困在马石山区。在群众身陷绝境、走投无路时,以八路军第五旅十三团七连六班10名战士为代表的马石山勇士们,毅然决定留下帮助群众突围,最终壮烈牺牲。
“硝烟中的摇篮曲”,呈现了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历史。1942年,胶东抗战进入到最艰难的时刻,“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用伟大母爱保护乳儿,使他们在残酷的“扫荡”和多次迁徙中无一损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素来高度重视服务地方工作,近年来,学院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围绕党和政府重大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回答重大理论问题,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和阐释工作,鼓励教师利用专业知识服务地方发展,推进地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