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主要单位,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基础和先导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指示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助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原子核物理》课程充分发挥理学类专业课程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完善教学设计,强化思政,教导有方
原子核物理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内容,以物质结构的第一个微观层次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子的结构和运动规律。《原子核物理》课程由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王守宇讲授,王守宇长期从事原子核对称性自发破缺的研究工作,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学科背景和授课经验。在讲授《原子核物理》的过程中,为强化思政元素,他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深入挖掘原子核物理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故事,结合原子核物理最新科研进展和国家对粒子探测等学科前沿的重大需求,将思想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紧密结合,着重提升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真正践行“师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丰富授课方式,通过“设疑”和“留扣”的方式,以问题为出发点,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与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结合专业特点,润物无声,培根铸魂
《原子核物理》作为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是在普通物理基础上对于微观世界更深入的学习,对后续原子核物理方向的专业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立足理学类专业课程特点,王守宇在授课中常常从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切入以消除他们在接触新知识过程中的畏惧心理。比如在讲解原子核的组成时,他会先引导学生利用《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相关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继而以追问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完善自己的答案,将探索未知、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灌输在教学课程中。此外,王守宇会将原子核物理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故事融入教学过程,用科研前辈不畏艰险、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价值观,做好学生拔苗育穗期的“领路人”。在讲解弱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问题时,他详细地讲解了对宇称不守恒问题的来龙去脉,通过杨振宁和李政道先生因大胆提出“宇称不守恒”而获得了华人的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故事,激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发挥教师作用,存道精业,修己育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应当好学生的“引路人”。有魂之人方能铸魂,扎实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成为一名高校教师的门槛。王守宇在从事原子核结构及核天体物理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基本科学问题的研究,他率先在国际上开辟了80核区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研究,发现世界上最轻的手性原子核,并首次发现原子核中发生手征对称性和空间反射对称性联立自发破缺的证据,开辟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与核内其他对称性相互作用研究的先河,还承担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原子核的多重对称性联立自发破缺研究”。他也一直坚持将最新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科学家在原子核物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鼓励学生用一流大学的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山东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立足专业特点,持续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体系,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生动氛围,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在潜移默化中育人塑人,让专业课程真正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载体,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