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人勤早,万事日相催。随着五届五次教代会的召开,“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学科现代化”、“服务师生六件实事”等名词成为了师生员工口口相传的热门词汇,其中“强院兴校”更是吸引了大家更多的目光,成为了热议的焦点。近日,樊丽明校长在与校区学院领导班子和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反复强调,要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统筹谋划,切实推动学院在“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中发挥主体作用,这也更加坚定了实施“强院兴校”行动计划的信心和力量,引起了与会教师代表的强烈共鸣。而近期,干部双向挂职、教职工能力提升计划等政策的出台、管理服务质量年举措征集、机关服务学院发展现场办公活动开展,都是学校为推进“强院兴校”行动计划打基础、强根本、抓落实、立长远的努力和探索,更是充分体现了问需于师生,求策促发展的渴求和期待。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威海校区秉承山大百年文化底蕴,扎根齐鲁,厚植威海,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国际化办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进程中,“弱而不强”“学科老化、碎片化”等问题愈发凸显,我们面临的发展形势愈发严峻,容不得我们有半点松松劲、歇歇脚的想法。郭新立书记提出:“山大要强,关键是学院要强。”而如何正确看待“强院兴校”,将这一热点、焦点变成校区跃飞的拐点、转折点,则更加需要我们集思广益的思想聚焦,奋起直追的勇气担当和革故鼎新的拼搏进取,更加要求我们坚定信念、久久为功、精准发力、善作善成。
大力推进“强院兴校”行动计划,是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家国情怀论述在具体工作的生动实践。“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就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对于我们高校而言,学院是学校的基础,学校是学院的延伸。一方面,学院好,学校才能好,也就能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目标。而做强学院,并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在学院层面则是名师云集,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在学生层面上则是各展其能、各施其才、桃李芬芳。另一方面,学校好,学院好,师生才能更好。只有实现了威海校区“一二三”发展规划建设,完成了“双一流”建设的奋斗目标,每一个师生对学校发展的美好期待才有了最坚实的依靠,对美好的学习生活才有了奔头和劲头。因此,要大力推进“强院兴校”行动计划,要以家国理念正心修身治学强院兴校,最大限度地把爱校热情、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从家国情怀中吸取精神、凝聚力量,让强院兴校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的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指南。
大力推进“强院兴校”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学校“由大变强”历史性转变的必由之路。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目前,“太阳爆发及其对行星空间环境的影响”研究团队入选山东大学攀登计划创新团队、山东大学国际研究院揭牌成立,跨校区海洋学科资源整合有序推进、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蓝绿研究团队蓄势待发,良好的发展势头不断坚定着做强学院、做强学科的信念和步伐。当前,校区发展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借助实施“强院兴校”行动计划的有利契机,全面落实学院办学自主权,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提高学院理财能力、谋事能力、统筹能力、发展能力为基础,以任期目标为牵引,鼓励先行先试,推进学术方向现代化、人才队伍现代化、创新平台现代化、学科生态现代化,有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激发学院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大力推进“强院兴校”行动计划,是践行“师生为本”理念、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流的事业,需要一流的管理。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相比,与先进高校的管理工作水平相比,我们在理念、制度、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难以适应实现“由大到强”转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再聚焦,坚持把作风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使“以师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成为校区上下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追求。要在重点上再发力,瞄准作风建设的难点、堵点、痛点持续发力,有的放矢,整治顽疾。要在责任上再落实,从制度入手,进一步明晰作风建设的责任体系,紧紧围绕为师生提供增值服务这一目标,大力提升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强院兴校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具体举措,这也成为山东大学为校区发展给出的时代命题。作为时代的答卷人,在“强院兴校”行动计划中既要鼓励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又要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争创一流,为校区打造新亮点、开启新篇章交出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