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勇担新使命,奋进新征程。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威海校区党工委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在思想认识、发展共识、工作意识等方面全面落实一体发展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威海校区实现了新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威海校区党工委宣传统战部推出系列文章,全面呈现校区改革发展成就,激励校区师生勇担使命,敢闯敢创,全面图强,为加快建设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威海力量。本期推出第三篇《凝聚“山大系”力量服务威海“精致城市”建设》。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大学不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和形象名片,也为城市提供源源不断的知识、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城市也为大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资源和条件支撑,二者的相互滋养、相互赋能、相互成就是大学与城市良性发展格局的当然选择。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威海校区积极践行“扎根齐鲁大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山东大学服务地方桥梁纽带和桥头堡作用,深耕服务威海功能定位,积极助力威海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实现了校地同频共振、合作共赢。

山东大学党委书记任友群、校长李术才与威海市委书记闫剑波,市委副书记、市长孔凡萍会见
威海校区以“山大系”为依托,积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大力推动校地重点共建项目,签署《聚力精致城市与一流大学建设深化校地合作协议》等“1+4”系列协议,实现凝聚“山大师生系”“山大校友系”“山大校企系”“齐鲁医学系”“山大基教系”的“山大系”社会服务力量与威海市全方位对接,推动山东大学与威海市的合作共建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精准赋能,产研融合打造威海区域协同创新高地

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挂牌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威海分园
2020年1月,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发起成立了校地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山东大学威海工业技术研究院。研究院自建立以来,先后成立了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机电装备与智能控制、海洋与微生物等1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威海企业共建创新平台20个,挂牌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威海分园。研究院累计签订技术开发及技术服务项目97项,总经费4000多万元,孵化企业24家,实现销售收入近2亿元,成为推动威海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

山大-有研稀土磁性材料及应用技术研究院签约
机电装备与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丽教授团队围绕磁性材料应用开发的高速磁悬浮非晶永磁电机制备技术实现示范应用及成果转化,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有力推动威海市电机产业转型升级。特种纤维及复合材料工程中心乔琨副教授团队联合威海企业开发的碳纤维汽车轮毂、汽车导向臂,相比传统的汽车配件减重约50%,均已达到产业化水平,有效推动威海汽车相关产业转型发展。辐射探测与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青年教师刘晨等孵化的企业威海卓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关于在线矿石成分分析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创业组金奖(该组别全国仅13项金奖,威海唯一)。该技术为团队自主研发,打破了国外垄断,使用成本与进口设备相比降低50%,检测周期从之前2-7天缩短至现在的3-4分钟,产业化前景广阔。
锦囊妙计,智库团队助力威海精致城市建设

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主办城市治理现代化高层论坛
山东大学威海发展研究院是校地共建的新型智库机构,采用新型的运行管理体制,调动和发挥学校的综合性学科优势,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开展国内外形势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与咨询,打造具有山大优势、威海特色的高端智库群,为威海政府部门决策和企事业发展服务,汇聚了威海校区以及济南、青岛等人文社科研究力量。
研究院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威海市发展提报了大量资政报告,并积极总结并推广威海经验、威海成果,取得了良好成效。研究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群策群力产出的上百篇智库成果中,威海人大预算创新经验的研究报告得到国家和山东省有关领导关注,并给予积极评价。海洋碳汇等方面的咨政建议纳入决策参考,总结的威海经验获得了国家和山东省有关领导正面评价。自贸区研究方面的建议为威海市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积极支撑,对威海精致城市建设方面经验总结在《人民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
同心惠民,教育医疗助推威海民生福祉提质增效

山大实验学校启动仪式暨2021级开学典礼
山东大学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大学办学优势,将基础教育、齐鲁医学等优势资源引入威海,推动威海市基础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提质升级。2021年9月,山东大学与威海市共建的“十二年一贯制”高水平基础教育学校——威海高新区山大实验学校投入使用。实验学校启用以来,学生习惯养成、特色延时服务、项目化管理等先进教育理念广受好评。威海高区成立了以实验学校为盟主的联盟校共同体,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优质均衡发展,实验学校将山东大学基础教育集团的教育研究成果在威海落地转化,有效发挥了优质基础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快速成长为威海优质基础教育品牌。

山东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威海)揭牌
“齐鲁医学系”带动威海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8月,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联合发布通知,正式确定威海市立医院为山东大学附属医院。目前,“威海区域化健康医疗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正加快推进建设进程,威海市立医院与山东大学其他直属附属医院开展学科共建,开创了威海医疗卫生事业新局面。山东大学与威海市立医院联合培养的博士中,有26人担任医院的科研副主任及学科负责人,已经成为医院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附属医院建设期间,威海市立医院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挂牌成立“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威海)研究院”,设立专病队列研究项目20项,医院大数据队列研究运行机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医院依托山大成功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质的飞跃。
融合共生,校友资源助推威海高质量发展

首届中国高校威海校友经济发展论坛
校友是联系学校和服务社会、地方的桥梁纽带,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东大学校友工作始终秉承“服务校友发展,服务学校发展,服务社会发展”的工作宗旨,积极打造共情、共建、共享的校友交流发展平台。威海校区成立了18个院级校友会及地方分会,为沟通联络校友、服务校友发展搭建精准高效的资源平台。2022年6月,山东大学与威海携手发起首届中国高校威海校友经济发展论坛,就高校校友赋能威海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专题研讨,为精致城市建设凝聚发展合力。

校友企业天罡仪表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2023年威海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威高等7家企业入选首批省制造业领航培育企业,天罡股份成功上市……这些成绩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身影,那就是“山大校友”,以威高集团张华威、魏桥集团张艳红、天罡股份付涛等为代表的数万名校友,扎根威海、建设威海,为威海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是高校的“天然属性”和必要责任,城市提供的实践平台和资源,让高校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抱负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威海校区将继续携手威海市,昂首执炬、相向而行,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在高频互动中实现发展的同频共振,在赋能、协同、共生中打造校地合作新样本,以新质生产力为威海高质量发展贡献山大智慧、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