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出图片
校区首页 投稿系统 旧版
高级检索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李佳硕教授团队发表关于农村清洁取暖行动成本效益评估的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0日 14:41 浏览次数:

本站讯  4月18日,山东大学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李佳硕教授团队联合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机构在Science Bulletin期刊发表题为“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health benefits and economic costs from clean heating in rural Northern China”的研究成果。李佳硕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生张鹏飞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主要作者包括环境规划院张伟研究员、薛文博研究员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汪峰副教授。

我国于2017年启动北方农村清洁取暖行动,以减轻农村家庭散煤取暖造成的空气污染问题。“十三五”期间约有2500万个农村家庭进行了清洁取暖改造,有效改善了当地空气质量,但面临部分低收入地区农村家庭取暖负担重、政府补贴退坡等挑战。因此,需要对清洁取暖的成本收益进行全面评估,为未来政策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图1农村清洁取暖行动的成本与收益。(a)避免的散煤燃烧,(b)空气质量改善,(c)避免的死亡人口,(d)成本-收益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本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2+26城市2.5万个村庄的高空间分辨率清洁取暖数据集,通过构建“治理成本-环境质量-健康收益”综合评估模型对清洁取暖的经济成本和环境健康收益进行量化分析,并追踪了各地级市清洁取暖行动的跨区域影响。结果表明:(1)清洁取暖行动减少了2+26城市4,034万吨的散煤使用(图1a),这带来空气污染物排放减少,使区域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23%(图1b);(2)清洁取暖避免了2+26城市74,877(61,831-87,685)例PM2.5相关的过早死亡(图1c),城市间的健康溢出效应占避免死亡总数的45%;(3)清洁取暖的货币化健康效益(705.6亿元)超过了其经济成本(506.0亿元),但各城市间成本收益分配不均衡,基于成本收益的基尼系数达到0.42(图1d),其中收入水平最低的7个城市承担了约40%的经济成本,但仅获得总收益的20%。研究建议:根据地方财政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动态调整现有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补贴,确保低收入地区和居民用得起清洁取暖;基于2+26城市内部的健康溢出效应,建立城市之间的跨区域补偿机制,对贡献溢出效益的地区提供补偿。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2074155、72074137、72374107),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1YQ2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23006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0802504),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KYCX22_1223)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4.04.035

【 作者:张鹏飞   来自:威海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单小平、于佳 】